4.黄金分割点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4.黄金分割点 (第1/1页)马克思说:“真理向前跨越一步就是谬误。”任何事的都是这样的。几何学中,线段有一个黄金分割点,我们也常常用某种标准来衡量一件事或物的是非好歹。我们生活的社会一直在向法制社会靠拢,希求有一个准则来使天下太平,孔孟的“中庸之道”。总是告诫门徒们“过犹不及”。
赞美也一样,有一个黄金分割点。我们不能对虽人的美无动于衷,过于木讷,从而整日被动受累。这个发展中的社会是一个主动的社会,不了解其中秉性,不知道赞美,就有违人的本性,只能在磕磕碰碰的巷道里苟且生活,被社会遗忘,在默默无闻中虚度生命,这可以说是最令人伤心绝望的事。在多数人在弥留之际的表情总是感慨与无奈的,因为大多数人都属于平庸之辈。像拜伦死前那样说“我现在要睡下了”的人微乎其微。是啊,我们总是对自己过去的事情报憾,因为人生的黄金分割点隐藏得太深了,我们,包括绝大数的人都没有适可而止地完成每一件份内的事。
尼采死前自房屋为太阳,他过度地赞美自己,他疯了。要知道赞美往前跨一步,它也会疯,变态成为溜须拍马的伎俩、适度的赞美,会使人心情舒畅;反之,则使人尴尬难甚,反感恶心。为了防患于未然,合理把握赞美的“度”就成为每个不想扭曲人性,变疯或恶心的真正赞美者们必定要重视的问题。
我前面说过,绝大多数人皆属平庸之辈,到弥留之际的无奈与慷慨都缘于这个“黄金分割点”的不确定。但是“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国粹精神是遗传到我们每一个欲望中。我们面对生存状态的艰难,必须要努力成为“中庸之道”的继承人,努力去寻找每件事的“黄金分割点”。具体而做到赞美之术的“黄金分割点”上,有人统计总结出下面若干经验,以飨读者。
(1)赞美他人必须努力做到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2)赞美的方式因对像而定,“高帽子”乱送了就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3)赞美他人的次数,频率都要适可而止,让别人失去新鲜感和成就感,赞美就会失效。
当一个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就说:“你是一个好孩子,我看到你,就感到欣慰,感到自己的生命在延续。”这种话很有分寸,不会使孩子在美辞中产生不健康的优越感。但如果这位母亲说:“孩子,我一看你就是个天才,你比其他人厉害多了,你今后会成为伟人……”那会把孩子引入歧途。
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自然界为我们创造了如此丰富的辩证法。要求我们要像疱丁解牛时的那把牛刀一样,从其中最准确的位置走过去。
赞美他人就是这样包含刺激与冒险的乐事。我们都努力去做,因为我们不想木讷于芸芸众生中,我们也不愿意自己或别人“发疯”。我们更愿意对民孩子说:“你是个好孩子,看到你我就感到欣慰,……”我们更憧憬于将来的某一时刻,像拜伦那样轻松:“我现在要睡下了。”
这都是赞美的“黄金分割点”给我们的满意的答案。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