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共同进退,得人心
2.共同进退,得人心 (第2/2页)
他去某地农村采访,住在一个老大娘家,进门打过招呼,便说:“听口音大娘是山东人,好像是鲁中南的吧?”大娘说:“是呀,老家是山东阳谷。”他接着说:“我当兵时,我们连队山东人可多啦,连长、排长、班长都是山东人,山东老乡对国家的贡献大。”这番话引起了老大娘对往事的回忆,她对记者讲起了过去的事情,记者从她那里听到了不少有用的材料,意外收获颇大。
这就是通过间接相似点――首长、战友和大娘都是山东人,从而与大娘有了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也果真使大娘产生了感情共鸣的缘故。
通过表白内心的方式,也可引起情感共鸣。有时候,我们发现无法与戒备心强的人沟通感情,其中原因之一,在于对方抱着“我俩根本处于不同的世界”的想法所致。可以设想,两个生活经历。生活环境、思想背景或者生活习惯等完全不同的人,初次见面,当然会有格格不入之感。为了突破此种障碍,必须让对方相信,彼此隶属于同一世界,确实存在着某种共同的嗜好或需要。例如,要想规劝吸毒或酗酒者除掉这一恶癖,最具说服力的,往往是曾经遭受过吸毒之害或尝过酒精中毒之苦的“过来人”。因为互相之间的共同经历,足以迅速化解彼此的警戒心,使其愿意敞开胸怀,虚心接受善意劝导。
通常情况下,在说服某些自负或略感自卑者以前,先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家庭状况、经历、嗜好等,坦然地告诉对方,让对方加深对自己的了解,缩短相互间的距离;甚至可以将自己某些无伤大雅的缺点,不加修饰地暴露出来,暂时让对方高居上风,并使其解除抗拒之心,然后急剧地转入正题,使对方在仓促之间,毫无招架之力,惟有俯首听命。
有些说服者,常喜欢据理力争,坚持自己的原则。面红耳赤之余,不仅未能赢得对方的信服,反而强化了对方的成见和抗拒的决心。此时,如果改用微笑战略,和善地表示和对方站在同一阵线上,虚心接受对方的意见,必定能使对方不再坚持己见而改变态度。在这种微妙的状况下,很可能会自觉地采纳说服者的意见。被说服者此种态度并非来自理智的层次,而是在深层的核心部分滋长着认同的心理。这就是情感诱导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