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天马蹄疾 第七章 一人一刀,抵过一队骑兵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北天马蹄疾 第七章 一人一刀,抵过一队骑兵 (第1/3页)

    陆午一听魏骁勇是来自并州郡兵的骑兵校尉,神色便冷淡了许多,只是微微额首,算是对那位年轻将军回礼了。

    不为别的,道不同不相为谋而已。

    四年前,大风王朝的赵王偷出西京返回封地,起兵“清君侧”,不知为何,他竟然废了文帝和太子,自己登基做了皇帝,把自己从正义之师,变成了谋反之贼。

    好景不长,不到三个月,就被赶来勤王的“四王大军”给打败了,赵王轩辕黎身死族灭,还落得个“扰乱天下的乱臣贼子”的名声。

    文帝虽然又被迎回,只是大风王朝却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统一安定的王朝了,勤王的四位亲王,东海王占据东部五州之地,都督中外军事,遥控洛城,成为天下第一王。

    楚王据荆、交二州,表面上东海王马首是瞻。

    琅琊王占据东南三州,偏安一方。

    成都王占据巴蜀四州,做起了名副其实的蜀王。

    这时,北边大漠的戎族拓跋氏趁乱南下,玄甲骑兵攻入西京,建立了戎国,成了大风王朝的心腹大患。

    陇西的姜氏部族,也占据凉、肃、甘三州,号称炎国。

    还有一些化外部族,也都问着香风而来,都想着来咬一口富庶的大风王朝。

    但是最大的祸患还在于大风王朝的内部,各个地方的郡守都督们,名义上向洛城的文帝称臣,实质上都各自称霸一方,做起了拥兵自重的诸侯。

    朝堂已乱,士林已乱,江湖更乱。

    并州是大风王朝的北部边境,自来是中土神州与大漠的连接点,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大风立朝以来,与大漠上戎族战乱不断,作为大风王朝北部前哨的并州,一直驻有重兵,并州刺史历来同时兼任着镇北将军,指挥大军与大漠上的宇文部作战。

    大风强盛时,朝廷的大军曾一度深入大漠,将捣乱不断的戎族赶到了漠北,那场针对戎族的大战,便是由时任并州刺史的徐合指挥的,如此功业,让刘合名声大振。

    四年前,大风王朝几位手握重兵的王爷挑起战乱,让大风王朝这座恢宏大厦陷入了风雨飘摇的境地。

    已经被赶到漠北的戎族找准时机,趁机南下,戎族中的拓跋氏攻入关中,建立戎国。宇文部游猎骑兵的足迹又出现在并州的边境上。

    此时朝廷中早已没有人来注意北部边境了,阻挡宇文部骑兵南下的重任,全部落在了并州一州和刘合一人的身上,两年多与宇文部不间断的大小战,小小的并州打穷了,两万多的并州军也死伤过半,无奈之下,刘合改变了策略。

    在一个风雪夜,刘合突然派出剩下的并州骑兵,连夜奇袭了与并州相连的朔州,闪电般占据了朔州城,并自封两州都督,将并州和朔州合在了一起。

    接下来,刘合派人与宇文部取得联系,达成了盟约,具体的盟约条件只有刘合的几名亲信知道,自此以后,并州一线便恢复了平静。

    时任并州军步兵校尉的赵翊,便是刘合的亲信之一,他得知刘合与宇文部达成盟约后,当场便表示出对刘合所做所为的不满,并且还多次向刘合陈述其中的利害大义,但都遭到了刘合的反对。

    最后引起了刘合的警惕,对赵翊生出了暗害之心,赵翊不得已逃离了奋战三年的并州,离开了那群与他出生入死三年多的生死兄弟。

    陆午作为文帝亲信,对于像刘合这些拥兵自重的地方豪强,心里很是痛恨,认为他们是让天下陷入祸乱的根源,尽管他现在早已远离了朝堂,但对于这些割据一方豪强的痛恨之心,不但没有减弱,反而优胜以前。

    魏骁勇自然不知道陆午心中所想,当初刘合命他领一百骁骑军,星夜赶至凉州,任务就是将陆午带领的这一队流民带回朔州,并叮嘱他,就算遇到什么变故,也无论如何要将陆氏父女带回朔州。

    魏骁勇知道陆午曾经是朝廷高官,且是一位饱学之士,不管是在庙堂还是在士林中,都拥有极高的声誉。

    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陆氏在中原是望门大族,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尽管戎国玄甲骑兵就在眼前,魏骁勇也不敢怠慢了陆午,依旧保持礼数周到。

    在接受这项任务时,刘合便对魏骁勇说过,现在不止他一方势力想拉拢陆午,其中最大的两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