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出征前的集训

    第十九章 出征前的集训 (第2/3页)

开会,他们不把他当教授,只把他当朋友,说话毫无顾忌。他也很喜欢这班弟子,个个都是很优秀的,尤其徐加伟、林姗姗、马彪三位,在国内天文界已有了一定的名声,并且在世界天文界也崭露头角了。一旦被派往天尽头,自己真有点不舍,但对于他们自己以及天文事业来说又未尝不是好事。

    那天在国家天文院的会议室里讨论营救行动时,反对意见认为,路途太远,按照目前的飞行技术和速度,即使能顺利救回也是很遥远的未来了,营救没有意义。赞成意见认为,不能只看到目前的飞行速度,宇宙中存在着加速度,只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加速度,回来的时间不会太遥远。沈威教授是主张接回的,虽然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不一定能看着他们回来,他今年50多岁了,即使能活到150多岁,也只有100年时间,100年能回来的可能性确实几乎没有,但功成不必在我,能在视频中看到天尽头已经很满足了。沈威教授当时看到天尽头发来的消息后第一反应就是去接回,因为他在研究中发现,出了太阳系,飞船的速度会越来越快,现在100倍光速的速度,在外太空会迅速加速,以至于从理论上说可以达到无穷大的速度。这是基于几种综合情况考虑的,一是飞船本身的Z-3A材质,这种材料有自动加速功能。二是宇宙自身的运动促使飞船的速度越飞越快。三是正像徐加伟说的宇宙间的引力源,他在100光年的地方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星际物质忽隐忽现,流动性大得惊人,这里又没有黑洞,他估计就是一个藏着巨大引力源的地方,宇宙中这样的地方应该多的是。三是恒星的引力,四是黑洞的引力。沈威教授乐观的估计,到达天尽头时,飞船可能会加速到亿倍光年的速度。

    那天还讨论到风险问题,沈威教授坦率的说,风险肯定存在,太空中还有很多未知现象,一不小心就会酿成大祸,但我们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去尝试,这样去一趟将为我们的天文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收获,还有两位同行的回来,我们可对史前作大量的了解和研究,这是本轮人类有史以来的空白。要是那艘飞船能带回,对我们的许多相关行业可能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我们要评估的是风险系数,如果系数低就应该去,凭我们目前的技术,我觉得风险系数还是蛮低的。

    会上,生命科学家说,在超光速下飞行,人体的生长发育就会停止,也就是说人会出现长生不老的现象,也可以不用吃喝,不用考虑飞行途中的生老病死问题。

    自己这几位弟子都报名了,要是全都选上怎么办?这个团队岂不是又要重新组建,如果这样的话还是有点遗憾的,这些专家级的业务高手一下子走光,对实验室的工作真的会带来影响。四个弟子中,进火星基地模拟飞行培训应该没问题,但最后是否都能上去?可能性不大,他研究了最后入选三比一的候选人的资料,觉得徐加伟在外太空资源探索方面成就显著,和他竞争的其他两个人不会对他造成威胁,心理素质也稳定,被选中几乎是铁板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