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改革者

    第三十三章 改革者 (第2/3页)

厂当年的做派无甚好感,可那毕竟是少数人的恣意妄为,与六分厂主体无关,就这么把六分厂一棒子打死,沈建伟也觉得可惜,毕竟是好不容易建起的厂,就这么不管不顾实在是说不过去。

    于是他便来到了六分厂,扛起了大梁。

    起初两年还不错,永宏厂作为国防军工企业,军品订单源源不断,主要生产飞机铆钉的六分厂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可随着军队改革的深入,以及厂里逐步向民品转型,主要依靠军品的六分厂便开始走下坡路,没办法,军品订单逐年下降不说,军品的采购价格还始终不变,导致六分厂本就不多的利润进一步压缩。

    同时军民生产是死任务,既没有奖金,也没有福利,一线职工和技术人员都不爱干,积极性不高之下,生产效率自然上不去,于是生产状况进一步恶化。

    面对这种情况,沈建伟不觉得是分厂制度出了问题,建厂这么多年都是这么干的,工人是主人翁,怎么六七十年代欣欣向荣,现在就不行了?

    很简单,总厂的政策出了问题。

    转型民品,冲击了国防军工企业特有的精、气、神,让干部职工思想上出现了混乱,不然原来好好的厂子怎么就变成这样?

    沈建伟有担当,但更自信,自觉找到病根的他立即向总厂反应,希望厂里能回归原来的轨道,继续永宏厂昔日的辉煌。

    结果自然可想而知,总厂根本就没理他的建议,继续既定方针,于是沈建伟怒了,总厂不是不重视嘛,那好,我自己在六分厂做出个模样让你们看看,到底谁对谁错。

    抱着这份心里,沈建伟开始了他的改革之路,其中自主改良铆钉模工艺便是这份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当中的一部分。

    然而改革可不是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就能完成了,沈建伟不缺心气儿,但缺乏卓绝的眼光和变革的能力,只会抱着过去的经验一干到底。

    结果就是军品是被他当成了主要产品,可厂里的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