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修身 第十八章 《西游记》中的性功与命功

    第一卷 修身 第十八章 《西游记》中的性功与命功 (第2/3页)

,表明我们在世法做人的基础上已经扎实,而对出世道修之法的基本心性要求和见地也已经具备,于是可以开始寻师求真诀了。

    性功是贯穿命功修炼始终的,而在得诀之前,性功的底子不够,得诀而修也不容易证入;所以这个方面花大功夫打基础,正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意思!

    这也是佛教讲“明心见性”的意思,明悟了本心才能照见在性功之上。

    儒家的君子之道、圣人之道也是如此。

    儒释道三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学问。

    要想心无所住的修习,完成生命层次的质变,那么还需性命双修。即是心灵与肉体同时修炼。

    没有相应的心境心态,人打坐炼精化气的速率就会降低,自然就会修行缓慢。刚坐下准备打坐,想到晌午吃的烧烤很好吃,气自然就跑了。刚准备打坐,微信响了、电话响了、女朋友闹脾气了、孩子起床了.......诸事缠身,人也就很难进步。

    人在日常生活中想修行那是千难万难,诱惑也多,事情也多,心里复杂,贪嗔痴,六根那都是修行的障碍。

    所以宗教中大多是出家之人。出了家,遁入空门,断了尘缘,在一个沉静的环境之中才利于修行。

    所以在秦无道看来,剩下的七八个月,要是能够完成百日筑基,那可真是不容易。

    秦无道想要修习丹道,以目前的心境修为来看,两世加起来也只是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心境。

    前世也没有出家,这一世自然也是不可能。所以秦无道的性功修行还未到家,还需要在这红尘中练心修习性功。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一个普通中年人心境修为,如何能在这短短七八个月时间中,完成百日筑基?

    新手入门难这种哲学问题那是自古以来的。不过华夏的老祖先们,自然是解决了这个哲学难题,甚至一个问题,给出了千百种答案,这千百种哲学答案,也衍生出千百种功法。

    道教正一道高人可能教你一种功法,道教五斗米道高人可能教你另一种功法。汉传佛教律宗让你持戒等等等等,无论功法是如何的琳琅满目,那都是万变不离其宗。

    如何能够心无杂念?真正的心无杂念只有死了才能做到。

    儒家告诉你专心于一处,何事不可为。那么佛道两教就教你:以一念代万念。

    打坐练气,性功的修行,都是为了让你专心致志的去做一件事情。如何能够专心,如何能够有效率心无旁骛的打坐?

    这就需要以一念代万念。以一种念头,盖过无数个念头。

    佛教高人打坐时心中默念:阿弥陀佛。道教高人打坐默念:无量天尊。这就是以一念代万念的法门。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就是这个道理,修行就是这么简单。

    每天虔诚持续的念诵佛号,念诵道号。自然就可以做到以一念代万念。

    一直吟诵加持这一个念头,自认就可以无限的接近心无杂念这个境界。一与负一总是最接近零的个位数字么。

    当秦无道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之上,那么用七八个月的时间进行百日筑基,秦无道觉得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那也只是可能性罢了,秦无道穿越以来已经快五年了,光顾着吃喝玩乐以及了解这个新世界。

    作为一个重度拖延症患者的现代人,一直想修炼丹道,不过总是被其他事情打扰,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所以目前一个大穴的真气都没有填充。

    对天根的理论,秦无道也是几天前才考虑清楚,一时对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