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烽窝煤

    卖烽窝煤 (第2/3页)

正呆下去也是死路一条,再烂的命也不能烂到哪里去了,还不去试试,或许是真有这样美好的生活!

    第三步就最简单了,带人跑路!

    反正都不干了,还有什么好犹豫的,手上的锤子一扔,大家也没有什么行李,跟着粘杆处的人直接走便是。

    粘杆处的人早就一条龙准备好了,只要他们敢跑,建州城外接应的人早就准备好了马车,一车一车把他们拉往清源!上车的工匠大家心有忐忑,粘杆处每人给了一百文钱当见面礼红包,见红心喜,所有人马上就来精神!这肯定不是骗人的,要不要走自愿,到了清源再给一笔安家费!这要是还有其他的怀疑,大家就无药可救了,可以继续在官坊里当牛马吧。

    正是捞到了这一批人,夷州的铁铺一夜之间产能暴增!原来小打小闹,现在是大规大生产,可不是闹着玩的!

    别看几千斤铁,原来岛上一天才能打制百把刀剑,换算成铁的质量,这加起来也就百来斤的精铁,再利用一部分的工艺,才能省下一部分的铁资源。

    要是再提高一点,以后夷州就可以摆脱落后的农业岛的局面,成为真正的军火岛!

    就算不卖军火,卖卖农具总可以吧,现在家家户户都有招弟铁铺产出的农具,质量超级好,原来造刀剑只能在刃上用好钢,亚罕来了以后,炼铁的方法迅速提升为炼钢的方法,出炉的便是好钢!

    现在再用这些钢,如果再用夹钢法,那便太费时费力,整块钢材直接上,效率高而且出来的质量更加稳更加好!

    这些农具要是拿去重新打制回炉炼制,是可以打成上好的兵器的,梁川知道这一点,但是他不介意。

    要是连老百姓的农具都怕,那自己的管理便太失败了。

    倒是煤矿上的产量还会高一点!

    南方的煤不如北方的煤产量高质量好,这些煤里的杂质含量会高许多,对面桃城的白煤虽然品质也不错,但是相对于北方的煤矿,那直接利用的效率便差了许多。

    这些煤里有很多的石头还有泥土,挖出来的煤还要把这些杂质筛掉,这样才能运到山下和铁矿上使用。

    夷州有一个优点,便是岛上的树木资源非常的丰富,完全可以满足老百姓的日常需求。

    但是梁川不傻,因为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害这是非常可怕的,特别是夷州这种雨水台风旺盛频繁的地区,而山地上的植被是涵养水源的重要工具,自然不可能乱破坏。

    梁川早在澎湖的时候就规定了岛上的植被砍伐规定,一定树龄的古树是绝对禁止砍伐的,一些人工林可以砍,但是不能没有限度地乱砍,砍前要报备,砍后还要补种,在没有新和为材树之前,禁止再次砍伐。

    正因为有这种制度,澎湖在人口暴增后,岛上的植被不仅没有破坏,覆盖面积反而更大了!

    夷州岛上的山场梁川下了很多道命令,就算是山上的矿场的百姓生活需要,也不可随便来砍伐这些树。

    老百姓哪里懂得,在他们眼里树就一个价值,那就是烧火,擦屁股都嫌粗糙。

    梁川的‘小气’得经过历史的考验,大家才能懂得他的良苦用心。

    树可砍,合理地砍,谁砍谁种,砍一种二,这便是规矩。

    不过现在有更好的燃料了。

    梁川在桃城就发明了蜂窝煤,自然到了夷州要继续用。

    夷州发现的这口煤矿产量还不低。

    第一批的煤自然是送到铁铺里去炼焦,保证炼铁的进度,剩下的边角料,数量非常的庞大!

    煤渣并不是完全就是废料,经过加工,同样可以利用得非常的好,用来制作蜂窝煤就是最好的用途。

    蜂窝煤里面本来就要加入红土等塑形的材料,成分不是最纯的,煤渣打碎之后,就变成了煤粉,重新塑形,效果是一样的,放到火炉里,烧得非常的旺。

    赵小品在新凤山建房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把当年的节能灶技术带到凤山,只要是他们建造的新宅子,灶台肯定是节柴灶。

    这样的灶台当年兴化清源以外的百姓大多没有见过,他们用的还是老式的灶台,一烧饭屋里就跟起火一样火熏火燎,而且还特别地费柴。

    现在凤山港要打柴可不容易,有些人光是去野地里打柴打草到市集上去贩卖都能赚一笔小钱!

    同样买柴的人,放到自己家的灶膛里面烧,区别很快就出来了,一捆柴有人能烧十天,有人能烧半个月,长期下来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居民经过观察最后发现问题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