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得失

    第九十五章 得失 (第2/3页)

能够适应民政、企业事务,还是一个巨大的问号。相比于相对年轻的尉级军官,这些人的潜力反而更低,如果不能适应,就注定将被社会所淘汰。

    大浪淘沙,优生劣汰,残酷的社会选择就是如此。

    他们才是联邦政府,警察系统包括联邦调查局视作动 乱因子,如临大敌的根本原因。

    能说残忍吗?可是毕竟联邦给与了这些人足够的待遇和机遇,不论是在企业还是地方,在这个已发展建设为前提的大势之下,都有足够的机遇和机会。如果能够摆正心态,迅速融入社会,各大工矿企业甚至回家务农,又何尝没有机会呢?

    毕竟比之于刚刚解放的2000万奴籍,他们有身份有地位,有管理经验,如果回归地方还有裁军所给予的三年军饷的安置补贴。拥有这样的启动资金,只要不做吃山空,何惧不能干一番事业?

    那么裁军的得益者呢?首先当然是联邦。联邦已经和平发展了30年,资金资源都是不缺的。减少了如此庞大的军队支出,虽然付出了天文数字的庞大补贴。但是懂军事的人都知道,凉并凉州原来120多万的庞大驻军,人吃马嚼恐怖的补给压力才是联邦最大的负担。

    所以首都圈才会蓄养了规模恐怖的文职、和后勤军官。全联邦的粮食、军器、兵源、战马需要源源不绝的汇集到首都圈,在依次发往凉州和并州。众所周知,首都圈往凉州的铁路线自建成起,就是联邦最繁忙的铁路线。

    如今大批的兵员回到了地方,联邦不再需要负担军需运输的压力,节省下来资金已经是天文数字,不消两年就足以抵消裁军和解放奴隶的支出。更何况,联邦最缺的是什么?人人都知道,自然是人口。

    以目前联邦3.87%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要增加这140万以男性为主的精壮人口,还要等待他们长成,至少还需要15到20年时间。可以想象,这些人回归生产,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巨大推动力。

    以个人而论,毫无疑问获得最大利益的,非中央军区司令林振南上将莫属。在多方博弈之下,最终原本的首都圈卫戍司令的林中将,被晋级位上将,接管了整个中央军区的防务。兵力也从原本的11万,增加到了联邦最强的25万。

    虽然有一部分从西军、西北军调回的一线部队,但是相信以林上将的手段,收归己用也不消多少时间。毕竟客观上,实际上孙家一系已经从西南、西北、东北三个方面对中央军区构成了包围,必须有一个能与孙家对抗,和孙家站在对立面的强力人物站出来,才能维持联邦的稳定。

    所以与其说是林振南的运气,还不如说是他与孙正道对抗多年后,留给各方势力的必然选择。

    另一位相对没那么显眼的,是金正中将。由军部参谋处调任中央军区总参谋长,进阶为中将,也是一个巨大的提升。而且人人知道金中将与林上将的私交,时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