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赈粮难筹敲山震虎 往事堪忆潦水烟沙

    第三回 赈粮难筹敲山震虎 往事堪忆潦水烟沙 (第2/3页)

见效,三日之后,寇明五万石糙米备齐。因漕运淤塞,一律装了挡车,共分四百多乘,浩浩荡荡由旱路北运。胤禛自乘的是辆骡车,因向北天气尚寒,依着戴铎的意思,要在轿车外头套上挂绸呢套儿,又暖和又展样大方,合着阿哥身份。胤禛却不想惹眼,只套了个纳象眼(斜方胜)的棉围子。戴铎高福儿知他素性,谏也无益,只好罢了。

    车过宝应,便进入黄泛区。这里似乎早已没了人烟,一望无际的沙滩,到处是洪水过后留下的沼泽。二月青草刚刚出芽,黄沙滩上满是去岁秋天的枯茅,乱蓬蓬的在袅袅料峭春风中丝丝颤抖着低吟。马踏沙陷,走得十分艰难。高福儿、戴铎骑着马前后照应,护粮的军士时不时地还要帮车把式扳陷到泥淖里的车轮子,一天也走不上三十里地。沿途村庄也都荒落不堪,壮年青年早已远走高飞,只留下一些饿得满脸菜色的老弱妇孺。胤禛因命就地赈济,一路走一路分粮,更是忙上加忙,待入淮安境内时,大约分出去有两千多石粮。

    “总算快出这死沙滩了!”这日傍晚,累得人疲马乏的车队停了下来,高福儿拖着沉重的步履,到胤禛车前禀道:“四爷,今儿恐怕还得在这露宿一晚。”胤禛手里拿本《金刚经》,正饶有兴致地看翠儿和坎儿解绳交儿,听高福儿说话,挪着颠得发木的身子下来,望了望懒洋洋落下沙滩的太阳,问道:“到了什么地方?”话犹未及,坎儿狗儿“噌”地跳下车来,坎儿笑嘻嘻道:“这原来是个渡口,如今淤平了。”翠儿扑着车辕子说道:“我跟爹到这讨过饭,叫桃花渡!”

    “桃花渡!”胤禛的神情突然变得有点亢奋,目光一闪,呼吸也有点急促,半晌方平静下来,长吁了一口气,“好美的名字!”高福儿笑道:“是桃花渡……这地方爷来过……”他顿了一下没往下说,却改口道:“再往北三十里就上官道,路就好走了。”说着,戴铎也赶上来,笑道:“也亏了四爷是个好静的。要换了十三爷,这半个月的黄泥沙滩地,早闷急了!”

    胤禛不言声,蹲下身子扒了扒脚下河沙,半尺下去,下面是黑黝黝的熟土,一望可知,原先都是良田,不由叹息一声,说道:“王孙公子处繁华世界绮罗丛中,不到此不知人间之苦——可惜了这地……”因命众人起灶野炊,就荒滩上搭起帐篷过夜。

    太阳落下去了。广袤无际的天穹,一层层粉红莲瓣似的晚霞在袅袅炊烟中渐渐暗下来,篝火舔着黑红的焰儿,吊锅里的猪肘子散发出扑鼻的肉香,那条叫芦芦的狗偎在狗儿怀里,馋得伸着舌头流哈拉子。胤禛见大家团火而坐默不言声,知道是因自己在场之故,却不肯放纵了戴铎和高福儿,只对三个孩子道:“你们怎么也都闷坐着,有歌没有?唱起来!”

    只一句话,孩子们立即兴头起来。狗儿从怀里抽出一枝笛子,舔舔嘴唇,略一试音,沉浑颤抖的笛声立即破空而出。坎儿笑道:“我先来一个!”于是扯着嗓门儿唱道:

    姐在对岸也不远啰,弟在这边也不遥。

    两岸相对人烟出嘛,只隔青龙水一条!

    胤禛听他五音不全地唱“情歌”,不禁哈哈大笑,拍手儿喝彩道:“好!谁再来一个!”坎儿未及开口,翠儿却唱道:

    我想娘!娘在黄水第几浪?忍心撒手登天去,撇下娇儿走四方……日也想,夜也想,梦里醒来哭断肠……

    声虽嫩稚,清清亮亮从心泉涌出,翠儿是动了真情,眼中滚动着泪珠。狗儿吹着笛子嗒然闭着眼,似乎什么也没想。坎儿低下了头,说道:“死的死了,活的还要活,你尽爱唱这些,叫人听着恓惶。”说罢,双手抱膝唱道:

    天老爷!我要与你打冤家!人说你能降福祥,亲娘饿死荒郊外,孝子干看没办法!人说你能降灾殃,只见炸雷击老牛,甚时猛虎被天雷打?西施配了王老麻,六十岁老翁娶娇娃……人都怕你我不怕——你恁地糊涂一锅粥,吃我们香火做嘛?

    ……唱罢,笛声呜咽而止。许久,谁也没吱声,只篝火中柴草噼作响,火焰一蹿一蹿照着众人沉思的面孔。

    胤禛端坐在龙须草垫上,像一尊铁铸的雕像一动不动,他低着头,人们看不清他是什么神情。许久,胤禛方欠伸了一下,他的嗓音高得有点沙哑:“唱得极好。回北京要能见邬先生,请他润润色,该让皇上和六部的大官们都听听!”说罢,略一沉思又道:“你们想听故事么?”

    “好啊!”三个孩子欢呼雀跃,坎儿道:“讲个孙行者取经!”狗儿却道:“那都听俗了,什么趣儿?还不如讲鬼!”翠儿捂着耳朵道:“你们是鬼难缠、缠死鬼,我怕听,我不要听鬼!”

    胤禛淡淡一笑,道:“不说鬼神。我这人信佛,没有坎儿的胆量亵渎天地,我讲个真事吧。”他用棍子拨了一下火,使自己镇定了一下,开始说道:“记不清哪朝哪代了,有个皇帝生了二十多个儿子——”

    “我的妈!”翠儿道,“这么多兄弟?”坎儿忙道:“别打岔!没听鼓儿先说文王爷一百多儿子呢!”胤禛点点头:“里头有个儿子,生性最胆小仁慈。地上的蚂蚁他舍不得踩死,蛐蟮也把他吓得往后缩,在皇宫里捉到耗子也不愿弄死,怕老耗子死了小耗子没法活。”听他说得有趣,几个孩子都咧嘴笑了。戴铎和高福儿却对视一眼没言声。胤禛说道:“你们知道,既是龙子凤孙,就要帮皇帝做事。管天下,好人要赏,恶人要罚要杀,这种性格儿怎么成?况且这群儿子自小长在皇宫,没见过世面,不晓得民间老百姓怎么过日子。老皇帝想想,就叫儿子们都出去办差使。这个儿子分到淮安来视察黄河淮河。

    “当朝皇子坐镇淮安,下头的官儿自然都来趋奉。上到节度使,下到州县官,整日围着一大群巴结。这皇子自己也经心,眼见办事顺手,下头人见自己像亲爹似的听话忠心,皇子觉得本事大了不少,禀了皇帝说这儿的官都是朝廷栋梁,皇帝自然也高兴。

    “不想那年黄河发了大水——你们晓得什么叫羊报么?黄河上游有个青铜峡,大禹治水时在那立了个铁旗杆,上头刻了分寸。青铜峡水涨一寸,下游水涨一尺。为叫下游知道青铜峡水势,用羊皮吹胀了,找不怕死的好汉缚在上头带着写了字的竹签顺河漂下,叫下头的人知道了好预备着护堤,这年上面漂下的羊报,青铜峡水涨三尺!”

    狗儿吓了一跳,闪着眼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