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运茶船

    第九章 运茶船 (第2/3页)

有理会他,闭上眼,退回列中,不再复言。

    朱世靖眼看张鸿懿都默认同意了自己的圣旨,遂又扫视了一圈面前恭敬的众大臣,暗自有些得意。

    “众爱卿,可还有本要奏。”

    皇帝言罢,众大臣许久无声...

    “大臣们何以无言呢?难道我大明天朝,当真如此歌舞升平,以至于无本可奏?”

    二品右都御史曾国庆闻言,笑着答道:

    “回陛下,陛下乃圣君明主,天恩浩荡,恩泽广布四海,加之连年风调雨顺,百姓乐业,国泰民安,因此自然无本要奏...”

    “吾皇,臣有本要奏!”

    曾国庆话音未落,同为都察院的另一位左都御史,徐逢春便出列上奏。

    “哦?何事?徐爱卿快快请讲。”

    “启禀吾皇,福涧省布政使上表,我朝属国新罗截住两队夷人商船,据审讯,为首大船为帝国及其邦国法兰希的运茶船三桅帆船“长衫号”和双桅帆船“卡帝萨克号”。

    因与我国通商断绝,加之夷人茶叶供不应求,竟然价比黄金,夷人为求我朝茶品,只得前往新罗和高句利私贩,因风暴其船队久久未能出海。

    船只停于港口日久,逢当地盘查,引起怀疑,终被当地政府查获,船员尽皆押在福涧。”

    “好,新罗恪守我朝律法,扬我国威,盘查者当赐金封赏,所查货物,一应收缴。

    至于所扣洋人,确认是一般商贾后,则尽皆释放。”

    “吾皇圣明!”

    此时法兰希国出身的工部侍郎南怀义感激道。

    “只要不是公然与我国敌对的夷人,我大明还不屑于惩戒平民。”

    刘文博躬身道:

    “陛下,连我朝渔民,都已尽皆使用风雨不能阻其行的大型蒸气船,那夷人商船却多为我朝早已弃用的双桅帆船和三桅帆船,足见其国力衰退,可见民力之差距。”

    在刘文博眼中,西洋人仿佛不值一提,他继续说道:

    “我朝茶品深受洋人喜爱,丝织品,瓷器更是在西洋诸国供不应求,他们贫瘠的土地和贫乏的技术,迫使其不惜溜到天朝眼皮子底下来拾荒乞讨,当真是不堪入目。”

    “那是自然,我天朝之地博物美,又岂是洋人所能知晓的。”

    曾国庆也随声附和道。

    “如此看来洋人真不值一提也,哈哈,终是张太师实在太多虑了。”

    “吾皇天威浩荡,独坐神州,震慑万国,量西洋宵小若胆敢侵略我朝,必将是以水灭火,自取灭亡。”

    众文官的夸耀,令朱世靖也有些飘飘然,随即君臣同笑,朝堂上一片欢欣。

    然而这一切看在一言不发的张鸿懿的眼中,确是令他浑身发冷。

    心中默默叹息,陛下较先帝,仁厚有余而进取不足,当朝握有实权的大臣们亦大都为口蜜腹剑的谄媚之徒。

    自己之所以没有继续坚持发兵,实在是已经看出皇帝早已志得意满,对自己的圣裁独断十分满意,大臣们也尽皆忙着说过年的话,如果此时自己仍在朝堂上坚持反对,那就是打皇帝嘴巴子。

    更何况今天朝堂之上,支持自己的外臣武官都不在,自己实在是孤掌难鸣,看着堂上自得欢欣的氛围,自己又何必再去做那个清泉濯足,烧琴煮鹤的人呢。

    若要拯救天朝,自己的地位必须稳固,不能落人口实,给堂上想拉自己下来的人诘难自己的机会,自己能走到今日,靠的,绝不是一时的激愤与愚忠。

    张鸿懿知道,朱世靖在自作聪明的玩弄权术,自以为自己把一碗水端平了,内心洋洋自得。更自负天朝守备完善,国力、军力不会逊于,甚至是强过洋人。

    而实际上西夷近几十年来封锁技术隔断消息,前朝真正懂洋务的老臣又均已亡故,加上国内现今没有真人在世,没有人真正知道天朝和神圣日曜帝国之间真正的差距有多大?谁为正?谁为负?

    朝堂上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