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陆老头

    一 陆老头 (第2/3页)

是教学的先生,不过镇上除了陈、王两家的直系子弟,上学的贫寒学子都是称呼他先生。而南宫宇交上的粟米其实那一整斗是母亲找许小波他妈借的,多出的三斤才是自家的。杨堂书院有精米碾子,往常也有学生交粗粟米的,惯例是加三斤,一斤抵损耗,两斤算是陈轻安的手工钱的。

    家里凑上三斤粗粟米,米缸便见底了。到月底母亲交绣品给王家之前,母子俩只能喝稀粥了。

    “老陈,收还是不收,麻麻利利的!没见后面还有好些人等着呢么。”镇上开杂货铺的陈昂带着六岁的女儿便排在南宫宇后面。秋季开学,前三天是收适龄的一年级班,镇上就这一家杨堂书院,报名的人不少。

    只不过单独一个小孩来报名,南宫宇是独一份了。

    陈轻安摸出九牧云钱,数了数,扔进米袋,将米袋推出:“自个弄成精米再来吧。”看看南宫宇,觉得不好意思这样对一个小孩,昂头提高声音道:“后面带的不是精粟米的,今儿个都不收了。”

    “什么?”

    “干嘛!”

    有人叫了起来,显然带粗粟米的不少。粗粟米做饭出数,味道也差不了太多,镇上不备精米的人家不少。吃精米的多是有头脸的人家或是学堂先生之类的,而且镇上有精米碾子的除了学堂就只有王家的如意米铺,如意米铺一斗十六斤粗粟米的加工费是四斤粗米或是两云钱,书院的精米碾子不对外做买卖,每年秋学收粗米其实是对陈轻安和大家都有点好处的事。不知为何今天陈清安看南宫宇不顺眼,带粗粟米的算是跟着受牵连了。

    “书院有书院的规矩,陈师傅说不收就是不收了。你们当陈师傅管着百多人的食堂,每天闲着没事儿吗!”

    嘈杂的声音顿时静了。说话的是陈瑜河,陈家第三代嫡孙,这可是铁塔镇真正有头脸的人物。他带着六岁的儿子也是来报名的。

    青湖谷无名水潭,一个不深的石洞,柴火有现成的,灶台是南宫宇和许小波拿石块现搭的。此处隔罗摩山闲静庵只一条山棱,而许小波的家就在谷头。

    许叔带着小波和南宫宇走了趟如意米铺,看到排队出精粟米的老长一溜子,只怕大半天时间都空不了,便让两小背着米袋先行回家,他自个上工去了。

    许小波自家里取来锅勺和调料,两个米袋放在石洞里,南宫宇的那袋已打开,一个大胡子及胸的男人抓起一把粗米,双手搓动两下,再张口一吹,米皮被吹飞,手里余下的便是标准的精粟米。此时他脚边摊开的兽皮上精粟米怕有四五斤了。

    陆老头还有这一手,倒是给了南宫宇意外惊喜。

    陆老头是个山货游商。南宫宇不到六岁第一次见到他时陆老头正在镇上给一帮小孩散发糖果,十几个小孩纷纷叫陆爷爷,凡是叫的都能换得两颗艳丽的糖果。各色的糖果南宫宇从没有尝过滋味,可尽管暗自吞噎口水,南宫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