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孙子哲学

    第八十八章 孙子哲学 (第3/3页)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后面也有些细节的话语,以兵家的观点出发,阐述人生大道。

    魏子衡放下了手中的锦帛,站起身来,在房间直走不断的游走着。

    一时间感悟繁多,他是一个读书人,但是更擅长在书中寻找智慧,寻找出属于自己的智慧。

    就例如孙子这十三篇的第一篇,计,魏子衡看的时间是最长的。

    在世人眼中的这个计,更多的是阴谋诡计,但是在孙子口中,这个计的意思是算计。是充分衡量敌我实力优劣的对比,即“五事七计”(道、天、地、将、法;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两者高下立判。如果说权谋之计是涂抹在利刃上的毒药,讲究巧;孙子则主张实实在在地铸造出一把绝世利器,讲究最拙的基本面,而不是操作面。战场上就是靠刺刀见红的硬功夫,没有任何投机取巧。说到底,这十三篇不是讲奇计得胜的书,而是讲实力决胜的书。毕竟计谋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孙子的核心观点十分明确。

    孙子的开篇,计。慎之又甚,充满了敬畏之心,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和老子道家“精妙玄微,深不可识”的道不同,兵家的道不是宇宙真理,就是极其实际的“上下同欲者胜”。运用到现实就是操练士卒如同使用自己的手臂一样运用自如,静若泰山,动若猛虎,可进可退,千变万化。能够做到像大将一样点兵多多益善,首先要练的是组织领导操练的硬功夫。

    孙子的核心思想有一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老子也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先知己,后知人,儒家孔子也有相似的言论,但是并不明确,贯穿着仁,细细想来,似乎也有不少的偏差。知并不是简单的了解,而是充分的了解双方实力的优劣。甚至在开战之前就已在心中构建了模型,对双方可能面临的处境进行全方位的预判,因而“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在这个基础上,再讲究“兵者,诡道也”,能够抓住对方的弱点进行攻破,没有弱点,也要罗列出十二条诡道,逼对方误判,引诱对方失误。“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因而高手对决,就像超一流的棋手对弈,盘面看上去反倒平淡无奇,但这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平淡,一招一式都力重千钧,别无选择,死死的撕咬在一起,在反复攻击和坚守中等待转机,不让对方有任何闪展腾挪的机会,场面亦朴素得近乎原始的角斗。

    这世间的万千大道,实际上都是由无数的微小的道理而构成。抓住眼前细小的事物,感悟着世间错综复杂的大道。这本来就是,现在诸子百家领袖们所做的事情。道理很简单,只是看你站在什么角度去感悟而已。

    无论是人道还是剑道,还是苍生大道?

    归根究底,这是心道。心境所向才是万物之本。心若偏离,则万物具崩。

    魏子衡一天下来的研读,他从未感受到这种感觉,这种哲学似乎不是自己能够掌握的,但是却总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