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晋文公(下)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一百三十五章 晋文公(下) (第1/3页)

    在城濮之战中,有相当多的因果关系。

    晋军与楚军对垒为什么要“退避三舍”?

    曾经晋献公听信谗言,杀害太子申生,又派人去杀害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得到消息后逃亡国外。重耳历经千辛万苦来到楚国。楚成王尊其为上宾。一天,楚王宴请重耳,席间询问他倘若他日重耳当上国君如何报答自己。重耳承诺将来如果自己当政,一旦楚晋交兵,晋军会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后来,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

    后来楚、晋交战,也就是城濮之战。晋文公为了实现诺言,命令军队后撤九十里在城濮扎营。楚军轻敌追击,结果被晋军打败。

    楚国在攻打晋国时候,为什么卫国和曹国没有出兵?

    成得臣派宛春去晋军营中,他到了晋军营中说:“请你们恢复卫国和曹国领土,我们楚军自然也不会在围困宋国。”狐偃生气地斥责他无礼。而先轸却看出了成得臣的阴谋,就劝晋文公说:“要是我们不答应,肯定会得罪了这三国,而楚国又得到了美名。不如我们私下同意曹、卫复国离间他们与楚国的关系,同时扣押宛春,激怒成得臣使楚军来攻。”晋文公采纳了先轸的意见。曹、卫复国后,立刻与楚断绝。成得臣果真被激怒,从宋国撤兵后就直接攻打晋军。

    虽然叙述简单,但是其中的智慧却十分难得。

    以前有一位大师,曾经做过一个相当详细的评价。

    魏子衡曾经有幸见看过这位大师的文章,如今谈论起来,脑中又浮现了这文章的种种思想。

    四月四日,历史上第一次南北大战爆发。楚、郑、陈、蔡、许五国联军在楚军统帅成得臣的率领下,大举侵入到卫国的城濮,也就是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西南临濮集一带。而晋军统帅“中军将”先轸早已率领晋、秦、齐、宋四国联军严阵以待,并首先派出了晋军第五把手“下军将”胥臣率晋下军,去攻打楚右师斗勃辖下的陈、蔡部队。

    这一招叫做:先捏软柿

    高手都是善于寻找对方弱点的,这就是高手的高明之处。而陈国和蔡国的部队,正是楚右师中最薄弱的环节。这两个小国,打从春秋初期开始,就是跑龙套的角色,跟在大国的后面分杯羹吃,不但不能增加己方的战力,还处处捣乱,从前的周天子桓王攻打小霸郑庄公,就是栽在了他们这群搅屎棍的手里。在先轸看来,对于这样超烂的军队,基本一个冲锋就能击溃。

    这一招在兵法中又叫做:避实击虚。

    孙子就提出过这样的看法:以弱胜强的关键,就在于先以自己的局部优势和主动,向着敌人局部的劣势和被动,一战而胜,再及其余,各个击破,全局因而转成了优势,转成了主动。

    孙子这个最基本的军事思想,就是源自我们先轸的首创。

    先轸的另一个高明之处,就是让胥臣把虎皮蒙在驾车的战马上,朝陈蔡部队冲去。

    虽然不清楚先轸哪里搜集来的这么多虎皮,但这一次,虎皮立大功了。

    蒙上了虎皮的马,当然吓不了人,但是却能吓唬的了马,陈蔡军的战马一看老虎来了,吓得掉头就跑,拉都拉不住。

    老马老虎,傻傻分不清楚,马虎一词,大概就是这么来的吧!

    陈蔡的士兵本来打仗就很烂,现在战马一不听指挥,他们更是武功全废,一个个被晋军打的抱头鼠窜,溃不成军!

    其实这也不能怪他们,从古到今,哪有人这么打仗的!

    也正是这些看起来相当愚蠢的战争之法,才促使了后来兵家的行程

    但是怪就怪,先轸他太有创意了。此等怪招,旷古皆无,这简直就是深层次的心理战,它涉及到动物学和心理学等诸多层面,非常具有高科技含量,由此也可见先轸在战前做了非常充足的准备工作。

    结局可想而知,陈蔡部队冲乱了楚军的阵脚,楚右师于是大败,楚将斗勃重伤离场。

    楚右师就这么不明不白的输了,偏偏当天又是风沙蔽天,视野极其模糊,所以楚帅成得臣却并不了解自己右翼的真实情况,他心急火燎,正要派斥候前去侦察,突然有几个陈蔡的士兵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