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一城双解元(一)

    第二百五十六章 一城双解元(一) (第2/3页)

量动身日期,最后大家商定下月初七还在这家客栈相聚,在此住一宿然后再一起沿运河北上。

    由于昨晚大家都狂欢一夜,上午又参加了鹿鸣宴,身体都有些疲惫,所以都没有喝得晚,二更刚过,大家纷纷离去,各自回房收拾行李明天准备离去。而乔岱也改变了主意,不再随何志远去莒州,但再三嘱咐这次一定带几本科学的书籍让他一饱眼福。

    就在他们前两天接到报喜的同时,省里也会派出另一路报喜的兵丁快马加鞭向中举考生的家乡报喜。只是这样总要晚上几日,让考生家里也是心急火燎,寝食不安。

    莒州城这些年来,并不是一个文脉昌盛的地方,近二十年来,中举的考生屈指可数。是以每到此时,莒州城中最大的话题不是今科能中几人,而是今科有没有人高中。要是哪家的考生高中,那就是城内最大的新闻,足足够城中百姓谈论半年之久。

    对于这个时代来说,读书是最光荣的行业,当官便意味着最尊贵的地位。而在乡试中举,完成从“相公”到“老爷”的嬗变,便是完成了由民到官的飞跃,在当时人看来,世间再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

    这一次莒州去参加乡试的共有二十七人,何志远是最有希望中举的一位,因为近两年来他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何志远能中举,有些人则认为何志远虽说年少考中秀才,但近两年来一直没有去学官读书,中举的可能性并不大,甚至根本没有中举的希望。

    这两种观点越争越激烈,到了临近放榜的时候,无论深宅大院,街头巷尾,还是茶馆酒楼,妓院赌坊,只要开口聊天,最多三句便保准到这桩事上去。

    赌场里自然不会放弃这大好的赚钱机会,纷纷开出相应的赔数,诸如中举的总人数,最高名次是什么,今科谁会中举等应有尽有,但更受欢迎的,还是预测何志远是否会中举。

    这个盘口一经推出,便火爆到了天上去。除了惯常的赌客外,平素不好这口的人们也加入进来,凑个热闹,再不讳言个“赌”字了,仿佛因为跟科举沾了边,也变成桩雅事一般。

    赌场里一看这么多人参与这个赌局,又推出一个赌局。那就是本州知州的公子梁月松是否会中举。虽说梁月松在陕西参加乡试,但梁月松在莒州的名声和影响力也非常大,尤其是他的才学现在远远大于何志远,

    所以这个盘口一出,大多数人都押梁月松会中举,赌场老板一看,如果梁月松真的中举,老板不是要赔死,所以马上收盘,改成梁月松是否会中得陕西今科的解元。这样一改动,押中解元的与不中的就大体相当了。

    随着放榜的日子越来越近,民间的热闹程度也越来越高,但州衙内却与往常一样,没有丝毫要大肆庆贺的样子。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莒州已本就文脉不昌,今科有没有中举的谁也说不准,如果还没放榜就开始张灯结彩,摆出一副喜庆的样子,如果没有人中举,梁文盛的面子往哪里放?

    不过,在他的心里已经笃定何志远今科能中举,因为去年皇上就曾说过明年文华殿相见的话,这既是鼓励又是暗示。省府内那些官油子们怎么会揣摩不透皇上的心思,所以肯定会为何志远中举大开方便之门,如此以来中举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但在没有出结果之前,他决不会提前准备,以免落人口舌,但他还是暗地里准备一番,把该买的东西全都买齐。

    九月初一是省城贡院放榜的日子,但消息不会这么快传到莒州,城内各大赌场头天晚上就停止下注,可是城内的热烈气氛丝毫没有因为停止下注而受影响。每天都有大批闲散无事之人,堆在北城门楼一带,想要最先看见报喜的队伍,也好跟去蹭吃蹭喝,讨些彩头。

    实际上,最先得到消息的还是官府,九月初二这天下午,梁文盛派去青州府打听消息的来报,报喜的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