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回光返照前半程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二、回光返照前半程 (第1/3页)

    好久好久不知道多长时间,尽是无边的孤寂,也感觉不到惊慌和害怕,感受不到身体的存在,就只像一团本源的东西在来回飘荡,这是要赶着去投胎?

    也有可能是传说中的植物人!活在自己的世界直到生机断绝!

    时间淡淡飘过,无聊的苦闷中忆起很多往事,短暂的后半生太苦,只有无忧无虑的快乐才能冲淡片刻。

    还记得很小的时候,父母都去了城里打工,我一直跟着爷爷奶奶。我们村有一座灵山,山后面是一座公墓,被看做风水宝地,后山还传说有一个漆黑的山洞,据传说最里边连火把都点不着。

    后经科学论证是里边空气比较稀薄,接近真空,四季恒温(村里的人总是把出土的地瓜放在洞里,好长时间都不会坏,后来因为实在太黑,老是分不清谁的跟谁的东西闹了几次矛盾就不再放了),洞口处可见从里面流出来的一缕清泉,夏天凉冬天热,且泉水途经之处遍及整个田间至村尾,每隔千米左右还能再衍化出一汪清泉。

    每年阴历三月初三这天,四里八乡每每去公墓祭拜之时也会去洞口念叨一番,留下一地的水果鸡蛋和纸钱……

    还记得六岁那年,此前因每年祭拜原因人们成群结队赶来,灵山山顶便慢慢的演化成了祭祀形式的庙会,由原来的只为远道而来的祭拜人提供香烛纸钱,到后来逐渐的多样化起来,各式各样卖什么的都有。

    村里一直有个不成文的习俗,未成年的孩子不可以在这天上山,里边有事儿。大人们上山,小孩儿们一般都在山底下挖野菜,山不高,还能看见热闹的人群小贩,只能眼巴巴地看着。

    正好这天我们四个小家伙在山底田野里玩儿,就看见一个老大爷,推着个大金鹿自行车,后座子上插着个糖葫芦架子,上面插满了大米花做的糖球,从我们身边小路上火急火燎地往山上赶,把我们这帮小孩儿馋的……

    一路跟一路跑一直到了山腰,追不上了,也不敢追了,要是到山顶被村里人看见回家少不了一顿毒打……这小孩儿啊,追的时候觉不着,真停下来就觉得累了,坐下歇会吧,要不等会下山也不轻快。

    好巧不巧的一屁股刚坐下,这旁边就是那传说中著名的漆黑大窟窿,洞口正好有人刚拜祭过,有堆乌黑的纸钱残灰,旁边还有些散落的瓜果小食。

    定睛一看,有几样打小就没见过,几个小孩儿一对眼,过去看看?走,站起身连滚带爬的就过去了,真别说有几样儿稀罕物件还没带烧的,完好无损!几个人拿起来就往嘴里送,虽然没见过,吃起来还真不错!这么大点小孩儿哪管这个啊,反正不是烧给公墓里那些人的,吃的挺痛快。

    这小孩的好奇心是最强的,旁边一个山洞,还黑乎乎的!还真想深入里瞧瞧,其实农村里的孩子如果自己不说大人们真不知道,长大了细品品才会感慨自己小时候还真不知道在鬼门关走了几个来回呢。

    言归正传,一帮小哥们儿水足饭饱(旁边有泉水),其中一个努了努嘴,进去瞅瞅?瞅瞅就瞅瞅!还真是无知无畏,打小就有探险精神。

    “谁带火柴了”话音刚落四个小手递过来四盒火柴,开玩笑,田间地头居家玩耍必备啊这装备,烤地瓜,放鞭炮,烧野火哪个不得用!在那个年头你出家门不带两盒人家都不见得带你玩儿!

    随手捡几个塑料袋包装袋,扯根粗树枝再捆吧捆吧一根简易火把就这么制成了,那时环保意识没那么重,加上祭祀原因,塑料袋包装袋还是随处可见的。

    洞口不大但小孩儿站立还是碰不到头的,因为之前村民曾在这里储藏粮食的缘故,洞壁两侧又被凿进去不少坑坑洼洼的洞口,基本可容纳一个成年人左右,大都用石头或是木板盖着。

    四把小火苗亮起,四道小小的影子缓缓的走了进来,说不怕那都是骗人的,小孩子嘛,几个人中有一个大胆儿的,剩下那几个就不能认怂,其实心里都慌的很,对未知黑暗的恐惧是每个人都与生俱来的,

    “等火把快灭了咱们就往回走吧。”

    几个瘦小的身影跌跌撞撞小心翼翼的向前行进,这个洞越往里越宽敞,人为雕琢的痕迹却越来越少,里面浑然天成,倒是洞口像是后期人为开凿出来的。

    四人不说话越来越安静,流水的声音越来越清晰,可以预见泉水的确是从深处流出来的,越往里走空气越湿润越稀薄,火把的火焰眼看越来越小,燃料倒还残留不少。

    “还往里走吗,后面已经看不见光了”不知道谁小声说道。

    就在这时,一道火把熄灭了,众人一惊,慌忙借火光看去,原来是洞顶的水珠滴落打灭了不算熊熊燃烧的小火苗,此时退意便更甚了。

    借伙伴的火把重新点燃,亮度又多了一分,但仅仅能照亮四道小小的身影,四周还是漆黑一片。

    “回去吧,真看不见洞口的光了。”众人回首,果真漆黑一片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