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封心

    第十七章 封心 (第3/3页)

月带她出宫,她现在只想离这个地方远远的,随便去哪里都好。

    夜听枫本想借着姚远的关系出宫,可姚远在疏通了人脉后却告诉夜听枫,想送宫女出宫可以,不过要等年下。

    现在才是三月,夜听枫自认得不了九个月的时间。

    巫月,成了她最后的希望。

    可她一连等了三日,巫月却一直没有回信。

    建宁四年二月十七,用完早膳后,夜听枫命宫人将摇椅搬到盛开着桃花的树下,继续等信鸽。

    石蕊从院子外面回来,站在夜听枫的身后福了下身子后,道,“主子,她不走……”

    夜听枫微挑柳眉,回头问道,“为什么?”

    “她说她没有机会。”石蕊回道。

    “没机会?”夜听枫重新躺回到摇椅中,长长叹了口气,“随她去吧。”

    人个有志,知柳若非说寻不到机会出宫的话,她也不能强求。

    她总觉着,问晴,知柳,采香皆是苦命的,若有一线生机能逃出这个牢笼,她愿意带着她们。

    看着眼前飘落的桃花,夜听枫对石蕊道,“去取笔墨。”

    石蕊拿回笔墨后,夜听枫再次给巫月写信,这次,信上只有三个字,带我走。

    夜听枫爬在凤阳殿最高的房顶上,小心翼翼的扶着房脊,轻扬右手,将手中那只雪白的信鸽放飞出去。

    信鸽振翅,发出‘啪’‘啪’的响声,向观景亭的方向飞去,一会的时间便隐在了树丛之中。

    夜听枫小心的在房顶上坐下,呼吸着高处的空气,嘴角露出了一抹淡笑。

    问晴和姚远站在凤阳殿的院落里,看着夜听枫水蓝色的裙摆,心惊胆颤。

    问晴踮着脚,道,“主子,您下来吧,今日的日头大……”

    姚远对一侧的小谷子连连摆手,“快去坚梯子……”

    还未等小谷子的梯子坚起,一群身着暗紫色太监服的太监从外面跑了进来。不顾问晴和姚远的阻拦,直奔了凤阳殿偏殿角落里的鸽笼。

    近五十只鸽子被惊的到处乱飞,发出尖耳的‘咕咕’声。一会的时间,便有懂鸽子的太监从那五十只鸽子里区分出一只灰色的信鸽。

    为首,鼻侧长了一颗黑痣的太监拎着那只信鸽,尖着嗓子对身侧的小太监们道,“将凤阳殿围上,没有皇上的命令,所有人不得出入。”

    “昭月夫人呢?”那太监对姚远和问晴尖声问道。

    问晴脸色苍白,闭嘴不言。姚远亦是低下了头,一问三不知。

    那太监冷哼一声后,拎着鸽子,带着几名小太监离去了。

    凤阳殿的院门,吱哟一声,被关上了。院子里,被惊到鸽子还在到处乱飞,白色的,灰色的羽毛乱飞。

    夜听枫坐在殿顶上,看着下面仰头看着自己,一脸惊恐的姚远和问晴浅笑。

    仿佛,被截住的信鸽不是她放出去的,被封的宫殿,也不是她的一般。

    从殿顶上下来,夜听枫轻扇鼻侧的尘土,进到寝殿中睡觉去了。

    当她被一阵吵闹声吵醒后,问晴苍白着脸色对她说,凤阳殿高处的鸽标,都被拔下去了。

    夜听枫闻言轻轻点头,知道就算巫月同意带她走,她也走不了了。

    信鸽落下,全靠鸽标的指引,如今信鸽没了,鸽标也没了,她再没有办法同巫月联系上。

    入夜戌时,建宁帝手中拿着那张夜听枫亲手写的纸条来到了凤阳殿。

    夜听枫已经沐浴就寝,她睁着眼看脸色冷若冷霜的建宁帝一步步走到自己的床榻前。

    然后,将那条纸条扔在她的面前,寒声问道,“所以,你想逃了?”

    夜听枫坐起身,看着那张纸条轻轻点头,还带着温气的长发从圆润的肩上滑下,垂在胸前。

    她伸手拿起那张纸条,细看上面的字迹,如第一次看到一般。

    建宁帝伸手握住夜听枫的手腕,丝毫没有控制自己的力度。

    夜听枫早就养鸽子,一年前,还是两年前,他已经记不清了。他只记他每次留宿在凤阳殿,清晨都会被鸽子的‘咕咕’叫声吵醒。

    他以为夜听枫喜欢,所以随她的意。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凤阳殿中的鸽子里,会掺杂着信鸽,而且还是适于远行的。

    凤阳殿内的信鸽,成了再次证明夜听枫是细作的证据。

    夜听枫往回拉自己被握痛的手,皱着眉轻道了句,“痛。”

    她抬头,看到建宁帝已是龙颜大怒。她不再挣扎着往回拉被握痛的手,任建宁帝就那么攥着,噤了声音。

    “你觉得,朕会眼睁睁看着一个细作,逃离皇宫?”

    夜听枫摇头,以建宁帝凛冽的手段,定是要将幕后之人揪出来。然后,一网打尽,片甲不留。

    届时,自己便会被打入大牢,等待处斩。

    “所以,你别想着逃。”建宁帝咬牙,狠狠甩开夜听枫的手,道,“不然……”

    夜听枫点头,证明自己听到了。她蜷缩着躺下,将青紫了的手腕抱在胸前,道,“我不跑了……”

    说着,紧紧闭上了眼睛,再不看冷着脸的建宁帝一眼。

    突然身上一沉,夜听枫睁开水眸,眼中浮上了惊恐。她握住建宁帝解她衣带的手,本就苍白的脸变得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