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何时开始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八十五章 何时开始 (第1/3页)

    要想真正的走近这首诗歌,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作者在创作这首诗时的时代背景,这是一个汉末落魄文人创作的诗歌,有了这个大前提之后,我们理解起来就会更加容易。

    慨叹着“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的汉末文人,面对的却是一个君门深远、宦官挡道的苦闷时代,所以对于那些壮志难酬的文人来说,他们的内心是极度痛苦的。

    这首诗的首联,作者写到了一座与浮云齐高的高楼,这高楼是那样堂皇,而且在恍惚之间又很眼熟:“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刻镂着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有层叠三重,正是诗人所见过的帝宫气象。所以首联之中看似是对景物的描写,实则是对自己“心有凌云志,不得庙堂门”心中的感慨和失落的一种映射。

    颔联写到了那高楼之上有悲凉的弦声,是谁在弹奏这首曲子呢?大概就是杞梁妻吧。在这里,作者运用典故,以那杞梁之妻弹奏的凄凉的弦声,提出了两大思考:一、在这般巍峨壮阔的高楼之上,为何会传出如此悲凉的曲子?二、那弹唱之人为何是那位因为夫君战死沙场而哭塌城楼的杞梁之妻?

    而在颈联之中,写到这弹琴之人啊,弹奏的曲子哀转徘徊,还要一弹三叹,即使是弹奏那些慷慨激昂的乐曲,其中也会有余悲穿插其中,可以说是极力营造了一种哀愤的氛围。

    于是,在尾联之中,作者就开始直抒胸臆,为读者解惑,那弹歌之人为何会如此忧伤?因为无人知道他内心的凄苦,也寻不到真正的知音,其实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有一点明悟,其实这备个之人不是别人,正是作者自己,他的怀才不遇,他的知音难觅,都在这里十分直接的表露了出来。但在最后一句,他还是表达了自己永远不会放弃的信念,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成为那一只鸿鹄,奋力的展翅高飞。

    生活在三国时期的阮籍是一个迷茫、悲观的人,对于儒家所提倡的“礼法”,他认为是“束缚下民”的可怕又可恶的东西,而他们所鼓吹的那些神圣的原则不过是“竭天地万物之至,以奉声色无穷之欲”。因此,他不愿为这些原则奉献自己,但又不知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究竟何在,这使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