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五斗米 三两七

    第三十八章 五斗米 三两七 (第2/3页)

多书,可没一句话是告诉他如何能吃饱肚子的。

    其实师父好像过得也不太好,有些时候他好不容易从南山那个小山头上抓来些野味儿,都拿去孝敬给师父了。

    师父看着在他手中挣扎的小动物摇摇头说道,杀生啊,拿一边去。

    除了第一次他乖乖地要拎着野味儿回家被师父喊回来之外,他都直接拎到伙房杀了开整。

    师父吃得比谁都香,才不提什么杀生不杀生的。

    爹娘从不管他往陶先生家里跑,因为他告诉爹娘,先生教他读书识字,心里还嘀咕了一下,还有习武。

    自己可没有说谎。

    虽然在庄子人眼里,这位算不上衣锦还乡的本家人性情乖戾,但是陈父对陶隐老先生还是很敬重的,因为他是位读书人。

    并不指望着儿子将来能不摸锄头,但是他陈富贵觉得,多识些字便是一件好事,比如他,识字便比他爷爷多,岁岁这个名字便比富贵好听得多了。

    可惜富贵是只是名,不是米缸。

    儿子尊师重道,打了野味儿往陶先生家里拎,陈父见了总是笑眯眯的。

    要不是咱家这边山头太小,野味儿不多,他也上山抓上几只,给陶先生送过去了。

    师父啃着野味对陈岁岁说道,你知道么?老夫不为五斗米折腰,教你本事可不是为了吃口这个。

    有道是薪火传承,到老夫这里如果灭了,老夫可就成了罪人喽。

    不过,能吃上这个,便是意外之喜,嗯,意外之喜。

    小酒抿得滋滋作响,那是老人心里高兴。

    师父而不为五斗米折腰,自己却差点误入歧途,陈岁岁便觉得自己愧对师父的教诲。

    他好像有点理解师父的那句不要辜负。

    五斗米也好,几两银子也罢,取之有道才吃得香,用得安。

    所以当他母亲告诉他把多余的银子还回去之后,给家里留下八钱银子的陈岁岁便二话不说收拾东西离开了家门。

    除了准备还的那一两七钱,陈岁岁给自己留下三钱,他不是个莽撞少年,分文不拿的话,他很有可能还未找到短工的活计便饿着肚子回家了。

    之前他是跟过车队的,按着车队那行进速度,估摸着这会儿车队怕是已经快到了龙江镇了,出了陶家堡他便跑了起来。

    路上无人,一布衣少年健步如飞。

    ——————————————

    松竹馆占地不小,一个青楼在平南城中有如此大的规模,可见其财力。

    雅馆管事康捡娘被姑娘们唤作康姨,俗馆的老鸨子则是那些问柳客口中的雀妈妈。

    两位管事之上的老板是谁,知道的人却是很少。

    在无雅馆之前,松竹馆不过是平南城两大青楼之一,原本叫做群芳阁。

    后来松竹馆不知是谁当了新的老板,重新修建,再次开门迎客之后,新挂牌匾“松竹”二字让不少本欲寻欢之人脚步一怔,这里究竟是练笔的地方还是练枪的地方?

    雀妈妈不是新东家带来的人,原来群芳阁的姑娘都成为了俗馆的人。

    好好的群芳落得一个俗字,一众姑娘心中自是不喜,围着雀妈妈叽叽喳喳的,怎么咱们就是俗了,她们不就是会唱点曲儿,学着男人们说些文绉绉的话就是雅了?还不都是挣那些男人的钱。

    其中一个姑娘打趣道,可不是嘛,咱们菊花姐姐嗓子多好,每次来了客人,才进屋没多久,就听见她唱上了,那声音唱得咱们这边客人都按耐不住了。

    那名叫菊花的姑娘便告诉她,傻妹妹,咱们做皮肉生意的,可不是为了享乐,你才来多久,觉得这般滋味不差,自己舒服还能挣到钱,可过上两年你再试一试,谁不想身上那个臭男人早点下去,又期盼着能遇到个好心的人,花了银子给咱们一个从良的机会。

    打趣的姑娘名叫兰花,也是个可怜人。

    王朝不禁青楼生意,却是严禁逼良为娼的行为出现。青楼里的姑娘,大多是家里穷得快饿死了,没有办法,便只管填饱肚子就好了,哪里顾得上其他。

    兰花才接客半年,来群芳楼却有两年了。

    刚来的时候,她瘦得跟个麻杆儿似的,这雀妈妈眼睛贼,一眼看出兰花是个美人胚子,不过是饿得没长开罢了。

    雀妈妈也是下得了本钱,好吃好喝的供着,不出两年的功夫,这兰花便长得水灵灵的。

    两年来的耳濡目染,早已让原本娇羞羞的她盼着能够早日挣钱。

    既然选择吃这碗饭,那饭碗就得端稳了,这是雀妈妈教给她的话。

    当时她的饭碗里放着一根鸡腿,两大块红烧肉,大口扒拉饭的她一边咽一边点头。

    第一次接客那天她还是有些紧张,好在雀妈妈和众位姐姐都告诉了她许多办法,而菊花姐姐便告诉她,疼了便叫,没啥丢人的。

    那客人走的时候多给了锭银子,嘱咐雀妈妈,是给这个兰花的。

    平日里常来群芳楼的这位,竟然想给这个兰花赎身,不过他却没这个底气。不是他没钱,而是他不敢。

    家中那位明跟他说了,在外面怎么潇洒都可以,但不许带回家里来。

    兰花接客才半年,自己积攒了点儿本钱,大部分的钱都给了雀妈妈。

    雀妈妈也是把她当花魁培养,常从自己的抽成中再匀出一些给兰花,叫她攒着,以后买首饰,用得着。

    当时兰花一脸错愕,还用得着买首饰?

    再后来便换了新东家,除了雀妈妈,群芳阁没人知道新东家长什么样。

    新东家出手还算大方,停业修整的这大半年,还给姑娘们发补贴银子,虽是不多,但总归是有心。

    姑娘们抱怨,雀妈妈好生劝道,你们不还是这样么?管他俗了雅了的,你还能变成花了?

    雀妈妈小声说道,你们的生意,许是比之前会更好呢。

    果然不出雀妈妈所料,雅馆的出现,让松竹馆名声大噪。

    人们往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之心,见得多了,便是再好,也提不起兴致。

    越是得不到的,越让人心痒痒。

    这雅馆的姑娘不多,据说各个才艺双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能跳得曼妙舞姿,这让一众看客直呼开眼。

    客人们出了松竹馆,腰板都直。

    谁家公子为某某姑娘赋诗一首,好诗佳作,姑娘为其抚琴一曲,以表感谢。

    可青楼终归是青楼,男人们在雅馆憋得热火,便转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