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党羽

    第三十六章:党羽 (第2/3页)

然临关天堑都被攻克了,那试问聂大人,叛军主力在何处?”魏彰一脸不屑地看着聂亘道。

    魏彰的意思是,现今局势已明,叛军主力就在南怀,那将淳于延调过去,就有很大的可能平息这次叛乱。到时,淳于延一旦拿下首功,就是淳于氏起复之日。可聂亘,或者说,赵欢是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的。

    “在下生于彼长于彼,中山全郡有多少人,应该要比大司寇清楚。”聂亘亦是冷声呛道。

    “聂大人言下之意,是说知道此次叛乱,并且知晓叛军人数?”张勉皱眉问道。

    “张勉!你少断章取义,血口喷人!”

    聂亘还未说什么,尚书令陈益最先跳了出来,指着张勉骂道:“还身为廷尉正,就是如此断案的?”

    张勉倒是不生气,微笑颔首,“晚辈如何断案,是依我大雍朝的律法,雍朝律法如何规定,晚辈就如何判案,陈大人有何指教?”

    此话一出,朝堂中瞬间鸦雀无声。陈益被噎得满脸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赵欢皱眉深感无力,自己这一边的,都是些什么人?他看了何宽一眼,何宽亦是看向他,轻轻摇了摇头。是啊,他初入朝,人微言轻,说不上话。

    “众位大人,都是为了江山社稷,切勿伤了和气。”欧阳节和声道,“吾等是为陛下分忧,此刻难不成还要让陛下为各位判个对错吗?”

    欧阳节说了此话,剑拔弩张的的众人才将目光投向墀台之上,纷纷下跪乞求皇帝宽恕。

    赵欢一脸冷漠地看着众人,“吵啊,继续,朕倒想看看众卿如此吵下去,会不会将叛贼骂死了!”

    “臣罪该万死!”

    “你们死什么?换个皇帝,你们继续拿你们的俸禄,做你们的高官,到时候死的是朕!”他怫然怒道。

    “臣等万死!”所有人都跪了下来,大气都不敢出。

    他拂袖站起来,走下墀台,冷眼望着所有人,“雍朝建都二十余年,民生尚未恢复,又出悍贼,尔等拿着朝廷的俸禄,竟在朝堂之上逞口舌之快,为了自己的蝇头小利,置朕置江山社稷于不顾,朕要你们何用?”

    众臣屏气敛息,冷汗直流。

    他看着魏彰,眼中是说不出的厌恶,“熙朝亡于党祸,有些人想重蹈覆辙。但朕想告诉这些人,趁早打消了这个念头,不然出门挨了雷劈,可别怪老天爷。”

    世人没有见过老天爷,但是有些人见得到天子。

    “好了,都起来吧。”他转身朝墀台走去,重新坐回椅子上,“方才魏卿与聂卿所说皆有道理,但现今不知赵苍如何布防,我们在朝中也无法左右。南怀固然重要,但北海亦然不能放松警惕。”

    “陛下,臣以为可以做两手准备。”

    赵欢抬眼望去,就见淳于川出列拱手。这人刚才一言不发,他还以为他是在等魏彰推荐。

    “说。”

    “自太祖北征之后,乌耶各族四处逃窜,已经不成气候,北方已经对我朝构不成威胁,且云中距北海日夜兼程也不过五日,何不将刘将军调往北海,大将军调往南怀?”

    “众卿以为如何?”他望着台下众人道。

    “京兆大人所言在理,臣附议。”欧阳节拱手道。

    “臣附议。”何宽亦是拱手道。

    他二人都觉得可以,自然就是皇帝觉得可行,其他墙头草自然不会有异议。赵欢自然不会狭隘到真的要置淳于氏于死地,且不说这有关江山社稷,连淳于川不来上朝他都害怕淳于念多想而不敢多说什么,更何况是自家人无能,只能靠淳于氏给他守江山。待此次叛乱平定后,淳于氏不能动,需要致仕的是魏彰。此人一天不除,淳于氏就还有羽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