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南北双方的第二次和谈

    第334章 南北双方的第二次和谈 (第2/3页)

视停战。

    (四)陕、闽、鄂三省由双方将领划定停战区。

    (五)双方在划定区域内剿匪卫民。

    除了陕西停战问题外,还有一个是参战军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参战问题已不存在。可是段系的人已把参战督办改为边防督办,参战军改为边防军;同时把参战借款用来编组边防军。

    边防军成立了四个师,由傅良佐、曲同丰、陈文运、马良为师长。这明显是在扩充兵力,继续实行武力统一。

    西南方面在和谈前即提出撤消参战督办,停止参战借款,废止中日军事协定,解散参战军等问题。

    不过西南方面也知道,如果要北方履行这些条件,徐世昌是无能为力的,这样一来等于堵死和谈的路。所以,南方未把参战军问题当作先决条件,而作为议题交付和会讨论,从而表明南方是带着诚意而来。

    中国派遣代表出席巴黎和会的人选问题也是南北双方争端之一。北京政.府指定以陆徵祥为代表团团长,顾维钧、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组为代表。这个代表团名单中只有王正廷一人是西南方面的,西南方面曾要求加派伍朝枢和王宠惠二人为代表。

    前面曾提到北方议和总代表人选问题。

    本来徐世昌主张由李纯担任,皖系全力反对,梁士诒也被安福系反对。

    段想要王揖唐担任,王是安福系首领,西南护法就是反对安福国会,王揖唐自然不是一个适当人选。

    徐世昌也不同意王揖唐为代表,称王是众议院议长,与梁士诒是参议院议长同样不适宜于担任议和总代表。

    最后徐接受了梁士诒的意见。梁北返前在香.港曾和唐绍仪见过面,唐表示朱启钤是个适当人选。徐便提出朱为总代表。

    王揖唐和朱启钤都是徐世昌的拜门学生,王后来变成段的死党,而朱则是旧交通系,所以和徐仍保持良好关系。

    对于朱启钤为北方总代表,也曾遭致西南方面一些人的反对。

    南方非常国会中约有一百名议员联名通电指责北方增兵陕、闽两省,缺乏和谈诚意;同时认为朱启钤是安福国会的副议长,又是洪宪王朝的帝制犯,表示反对。

    南北双方既然在和谈前意见分岐而不能调和,因此和谈的进度非常迟缓。

    这时,五国公使在北京接触频繁,准备向南北双方提出措词严厉的第二次劝告。

    这个消息传出后,使段和主战派大感不安,南北的主和力量大为增加,议和问题才得急转直下。

    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北方议和代表团朱启钤、吴鼎昌、王克敏、施愚、方枢、汪有龄、刘恩格、李国珍、江绍杰、徐佛苏等十人由北京动身南下。南方议和代表团唐绍仪、章士钊、胡汉民、缪嘉寿、曾彦、郭椿森、刘光烈、王伯群、彭允彝、饶鸣銮、李述膺等十一人也于一九一九年一月二十五日到达上海。

    上海和会于一九一九年二月二十日上午开幕,旧德国总会会场这天布置一新,南北总代表各引所属代表鱼贯入场,相对而坐。双方代表多为旧识,如今相聚一堂,各有不同心情。

    开会后先由南方总代表唐绍仪致辞说:“国内战争至今日告一结束,但推厥祸源,外力实有以助长之,旧武人派苟不借助外力,则金钱无自来,军械无从购,兄弟阋墙早言归于好矣。何至兵连祸结,延至今日,使人民痛苦,至于此极。今北方已经觉悟,开诚言和,舍旧谋新,请自今始!”

    北方总代表朱启钤也接着致辞说:“民国成立以来,国家政权多握于武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