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屡犯西夏大掠夺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五十六章 屡犯西夏大掠夺 (第1/3页)

    第五十六章  屡犯西夏大掠夺

    咆哮的黄河从青藏高原顺流而下,穿越黄土高原在巍巍的贺兰山下拐了个弯儿,造就了广袤而又富饶的西夏川,养育着一个勤劳而勇敢的党项民族。

    天下黄河富西夏。党项人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充分利用黄河的有利条件,把本是一片荒芜的大戈壁滩变成塞上江南美丽而富饶的鱼米之乡。

    黄河两岸成绿洲,青山绿水见羊牛;红蓝黑白遍地宝,小伙姑娘赛杭州。这幅千年美丽的画卷,引得无数英雄折腰。党项的贵族把这美好的家园囊括在自己的统治之下,建立了独立王国。李元昊称帝后西夏更加富饶,与之相邻的宋、辽、金唾涎欲滴,争夺之战连年不断。若干年后,又多了一个虎视眈眈的大漠新星蒙古国。从此对西夏党项民族来说美好的生活再不复存在,进而生存下来也成为不可能的奢望了。

    这是个虎年的春夏之交,西夏国的边陲重镇——力吉里寨(石嘴山),正是万木争春,鲜花儿盛开,小伙姑娘们在禾苗竞象的田间喜戏捉蝶弄蜂的季节。突然,从北方沙漠中窜出一队队兵马,手持弯刀,如虎狼竟食一般“嗷嗷”扑来。

    欢笑的人们还没有从惊愕中醒来,就成了刀下之鬼,几天的功夫,以力吉里寨(石嘴山)为中心的乌海、吉兰泰和平罗地区,男人被杀,女人被抢,骆驼、牛羊和物资尽被掠去。

    此时正值1206年春夏之交的蒙古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攻掠西夏,也是成吉思汗开始征服的第一站。好在此时的成吉思汗为了复仇虽然确立先征西夏、再灭金国的目标,但,目前有野心而没实力。就对西夏的开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为了掠夺更多的财物资源、马匹牛羊,当然还有女人,来丰富壮大自己的国力。其借口是西夏国曾经收留敌国王子鲜昆,必须让党项人付出代价。

    成吉思汗非常清楚就从兵力对比上,目前成吉思汗除了正规部队十几万人,加上游牧民可以参战的人,也不过二十来万人马,要想直接找金人报仇,对付几百万金兵,是鸡蛋和石头的关系,何况还要顾及西夏国。

    前章所述之原因,必先收服西夏,再图金国。就西夏来说现有兵马七十多万,兵力悬殊也是很大,想一战就取得胜利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成吉思汗不得不以掠夺财物、马匹为主战形式进行战略积累。所谓首次或者几次攻掠西夏是有限度的,是以抢掠为主,抢了就走,抢一次损伤一次西夏的国力,增加蒙古国一次实力。等到国力相当时再一举收服西夏。这才有了成吉思汗七攻西夏的游击式战争。

    蒙古人攻掠了西夏几个蕃镇后,消息才迟迟传到西夏国篡夺皇位的李安全耳朵里。此时的西夏王朝腐烂不堪已不是当年党项贵族建立的政权了。宫庭整日声色犬马,内部勾心斗角,对蒙古国的攻打抢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某种程度上配合了蒙古壮大自己实力,消耗西夏国力的游击战略举措。

    西夏国占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本来是个清风富庶之地。早在唐朝黄巢作乱时,朔方党项后裔拓拔思恭率部起兵支援平乱,建立了大功,被唐朝天子封为夏国公,赐李姓,世称夏州。传到李元昊时,疆域扩大,地丰物茂。此时,正值宋辽、宋金南北对峙之时。李元昊趁机建国称帝,定国号为“大夏”,自称“白上国”,宋辽金则称之为“河西”,辽金称党项为“唐古”。

    西夏国位于蒙古之南,与克烈、乃蛮两部落交界。国都设在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其疆域东起黄河,西至玉门关,南临萧关,北到大漠。

    国都东有黄河,西有贺兰山作为屏障,是块风水宝地。境内有黄河弯道、唐来渠、汉源渠等引黄渠纵横七十多条,引黄入原,浇灌极为便利。留下天下黄河富西夏之称。

    河西走廊各地也特别适于耕种。河套及河外 阴山、河西凉州、古弱水一带,草青水肥,特别适宜放牧,历来有“凉州蓄牧甲天下”之说。

    西夏境内多族人民杂居,有党项、汉、回鹘、吐蕃、塔塔(达怛)等。虽说人口不多,但经济相当发达,国富民强。史称“其地饶五谷”;畜牧业以盛产骆驼著名,羊马众多;手工业相当发达,织毡、兵器、陶瓷、印刷业蓬勃发展;驼毛织成的毯子质地优良 ,至今为国萃上品。当年马可波罗誉为:世界上最美、最好之毯。

    西夏兴盛时,曾拥有常规部队达七十万之多,其中十二军兵力达五十万之多,擒生军十万;都城戍卫军二万五千人,地方军近十万人。在宋神宗时,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