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安抚亭前识贤人

    第六十三章 安抚亭前识贤人 (第3/3页)

还有一位精通汉地的大国后呢。”

    “不止!三位哩。还有夫人也速干!”成吉思汗道。

    一提到也速干木华黎心里一紧,当年木华黎从王罕的儿子桑昆手里救出也遂夫人,同乘一马时,也遂借其姐姐也速干的身份以情试探木华黎,情义绵绵,上演了一场激情戏。回到大营正遇上成吉思汗与王罕的女儿王吉儿巫山弄雨,也遂一气之下,拉着木华黎来到也速干的面前道:“姐姐,我说过会成全你的,今儿把人给你带回来了,你说句话,要还是不要,不然他可就是我的了。”

    也速干上来就拉住木华黎道:“妹妹的情形如日中天,何故与我抢人,此人早就是我的了。”

    “呵,怪不得你……不那个,早就……”也遂剜了一眼木华黎道,“别负了她!”

    也遂离去把也速干的毡房门反扣上,也速干死死地拖住木华黎向内帐走去……

    木华黎想到这隐隐地不知是躲避还是些许渴望,莫名地掩饰道:“大汗,啊……大汗天道自成,兵道自通,圣贤兼得,大成一体,神人也!”

    “呵呵,从不拍马屁的智星,怎么变得俗起来了。”成吉思汗指着木华黎道,“说起圣贤,别忘记你还欠我一个人来。”

    木华黎终于从也速干的幻影中闪出来,有点儿尴尬地笑道:“放心吧,到了金都末将一定把耶律楚材给大汗请来。”

    “耶律楚材?中都那个儒圣人耶律楚材?”明安吃惊地道。

    “不错,正是此人,明安与此人熟悉吗?”成吉思汗道。

    “当然,再熟悉不过了,还是莫逆之交呢。”明安道。

    “噢”成吉思汗向明安靠了靠道,“说说此人如何?”

    明安在金朝为官与别的官宦不同,以睿智清高著称也是知名的贤达。常以儒学结识名士,像耶律楚材儒、释、道集一身的圣贤,少不了来往,当然对中原年轻的大儒士耶律楚材了如指掌,成吉思汗问及,便如述旧友般娓娓道来:

    “楚材是契丹贵族的后裔,大辽国东丹王的八世玄孙。其父官至金章宗尚书左丞,花甲之年老来得子,就是这个耶律楚材。他父亲用了个汉学典故,楚虽有材,晋实用之,取名楚材,字晋卿,暗示日后必为他国所用。此人自幼博览群书,尤通经史,旁及天文、地理、历法、算学、佛学、老庄学、医学、占卜……”

    说到这,明安停了一下道:“不过,此人非同一般,虽说满腹经纶,清高寡欲,朝廷多次请他入朝为官,并以丞相之职相许,都被他拒之。他对仕途不感兴趣,云游四方,居无定所,自由自在才是他的所愿。恐怕他不会……”

    成吉思汗不等明安把话说完抓住明安的手急道:“此人现在何处?”

    “这几年他很少与人来往,据说他躲在中都西南百余里的居安寺,神龙不见首尾。”明安盯着被成吉思汗扼红的手腕道。

    成吉思汗收手道:“居安寺,中都的居安寺,木华黎看你的了。”

    “有了下落更好办,就是没有下落挖地三尺也给你刨出来,放心吧大汗!”木华黎言毕看看天空道,“时辰到了,该动手了。”

    成吉思汗道:“对!快,要尽快打到中都去。”

    明安早在安抚亭就注目着蒙古岁贡使者豁儿赤身后那个气度非凡的随从,假如此人就是成吉思汗,他隐身在纳岁贡的队伍里其目的只有一个他盯上了金国,至少他的视线已转移到蒙古大草原之外了。这对当时的金国来说是极不想要的局面。然而,卫王永济偏偏看不清面前的形势,摆起谱要威吓成吉思汗,岂不是给蒙古复仇的烈焰上加薪。所以明安审时度势平息了将要燃烧的火焰。

    如今这火焰终于燃起而且自己也举着火把助势,将要把野虎岭四十万大军甚至金都化为灰烬。明安心里有些许隐隐作疼,毕竟自己对金国付出了许多的心血,留下了自己生命的轨迹。然而,这些都是过去,当下的金廷腐朽,国家千疮百孔,民不聊生,哀鸿遍野,还有置自己于死地的莽夫狂徒完颜纠坚之类作崇,金国已势如磊卵,不堪一击,再为他们效命不是大丈夫所为而是莽夫愚钝之举。良鸟尚能择木而栖,我空有满腹经纶无用武之地的明安,选择明主是正义之举,何况是慕名已久而知遇忘年之交呢。

    故而明安投靠成吉思汗并非一时冲动或走投无路,是心甘情愿抱有鸿鹄之志来到成吉思汗身边的,当然地要尽心尽力为蒙古之战。

    天已暗淡,山上山下都燃上了火把,时辰已到明安起身告辞道:“放心,我们会按时在山后等待大汗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