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山下烽火将起

    第五章、山下烽火将起 (第2/3页)

消散了,脸上也渐渐浮现出笑意来。

    “那不是我该思量的。”

    考亭先生大笑道:“有朋自远方来,怎么不乐乎。佑安兄近来可好。”

    “尚好,尚好。”

    东风送客来,来客吟东风“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因为启文学堂内无客房,昨日来的剑客佑安落座在学堂后山上。

    “佑安,恒青国三属国耀阳国之人,曾经于水火战乱中力挽大厦将天倾,救得将亡之国。位列耀阳国上将军得加封护国公。”

    “考亭,佑安此时来山上,你当如何看?”

    考亭先生与周先生同在地席之上盘坐品茶,考亭先生起身跪坐右手执壶,左手扶袖。

    考亭闻言,不见手上动作有丝毫停滞,头也不起。

    “先生所言之意,我也略有耳闻,山下恒青属国真星国欲行兵事于耀阳国,而佑安兄此时来学堂,恐携山下王朝因果加注于身啊。”

    “然,佑安兄自耀阳国安国定邦后,便以战时受伤为由,辞去所有官职,以布衣之身游乎诸国各地已经多时。”

    周先生端起茶杯,浅尝后,直道“清茶,清香。”转后,抬头看着考亭。

    “那考亭,你可知虽说佑安辞去官职,但是耀阳国却从未撤去他的护国公之位。”

    周先生再喝茶,再言道

    “一个‘了无牵挂’之身一人的白玉真体剑客加上开智初期的修士,对其他国家亦或其他势力是怎样的一个威胁震慑?”

    中域李十二诗说: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考亭恍然大悟。

    “我去请佑安兄。”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后山上的草茅庐,面前无阻一览无余,其后奇石林立,四下丛林冲天。

    考亭沿小路来到茅庐前,便见佑安与茅庐前盘腿而坐剑附腿上静心悟道。

    佑安身周三尺之内剑气纵横,剑意弥漫,其内似乎连那空间都出现了一丝丝裂缝。

    考亭在旁等候,片刻之后,佑安停了静心。

    考亭见状笑道直言

    “佑安兄,自二十多年前,我两在周山国一遇便如故知,自后我两一路同游用时年半方至中域,路途中种种精彩之处,如今想来也是历历在目涌上心头啊。”

    只见佑安起身持剑行礼,直道“逝如斯,光阴不可挡啊。”

    “二十多年前,考亭当年之风华气茂,如同年之三月,莺飞草长杨柳依依,路遇不平事大有刀剑在手公义在身,比我这个武夫还要武夫啊。”

    “这,今日考亭之茂却见沉中有稳,温温如玉,变了、都变了。”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今日方知非是我啊。这些年仗剑游行天下,所遇所幸,方知我是我。”

    “今日之我,结庐于深山飞水,潜心修行,自来自往,好不怡然自得。”

    考亭拱手示意,“佑安兄,周先生还在等我们。我们不妨边走边说。”

    “好好,走吧。”有按频频点头示意。

    二人随即一起下山。

    “佑安兄,当年我两一同游行时还不知你的事迹,只当你是一位豪情侠客,一人仗剑只马横刀天下。可后来我来到恒青国慢慢听到你的一些名声,威名赫赫啊,佑安兄啊,你可将我好瞒啊。”

    “哦,考亭,说说看你听到了什么啊?”

    考亭边笑边指着佑安说道

    “佑安兄当年五十骑飞赴敌军大营,兄以五十对五万,活捉叛徒后安然离去,竟然无一伤亡。堪是古今天下一奇绝。”

    路途再远终会走完,时间却永不见尽头。

    后山到学堂也就短短半刻路途。

    佑安、考亭二人来到德堂门外。

    德堂门自敞开,却见周先生已经在斟茶待客。

    考亭在门外停步示意佑安先进,佑安进入后于周先生行晚辈礼。

    尊道:“晚辈武夫辛佑安见过周先生。”

    周先生坦然一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