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贺夔

    第三十章 贺夔 (第2/3页)

举报,不敢擅自定夺,就这么一层层地请示了上去。

    若是放在平时,孙幼微尚有肚量能容下这些民间的非议。

    她素知这样的传言愈堵愈烈,除了必要时候解决一些影响极为恶劣的典型以儆效尤,其他茶余饭后的闲谈她从不追究,即便有人上报,也不过一笑赴之。

    但承平十四年秋,正是当年的内阁首辅带领群臣在紫宸殿外绝食的时候,孙幼微隐忍多日的怒火在那时被骤然引爆,史无前例地给出了重罚——诛灭贺夔三族。

    贺夔既已从贺家族谱上移除,按大周律便牵连不到本家的人,反而是妻子一家尽被株连,庶妹这时才悔不当初,坦白了自己当初因为嫉恨姐姐婚后和美,才心生歹念。

    贺夔与妻惊恨交加,这才知所谓“天意弄人”竟能到如此地步。

    行刑当日,贺夔的大伯终究舍不下自家侄子,冒死前往太初宫向孙幼微求情,一番声泪俱下之后,贺伯终于从孙幼微那里求来一道救命的圣旨,将贺夔与他三个儿子由斩首改为流放边陲,余下人斩无赦。

    贺夔不愿独活,但经不住刑场上妻子苦苦哀求——当时两人最年幼的孩子只有四岁,没有父亲照顾,如何能挺过西南蜀道的种种坎坷?

    可是天不遂人愿,据说后来贺夔的三个孩子还是因为时疫死在了属地。

    琴师贺夔的故事,冯嫣小时候不知道从李氏那里听了多少遍。

    每一次李氏都是在告诫她,谨言慎行,一定要谨言慎行——当初不过一句无心龃龉,最后竟会演变成这样惨烈的生离死别,这是谁都不能料到的。

    “是他啊……”冯嫣心中惊怜,“难怪了。”

    难怪殷时韫说《百六阳九》的曲谱可能找到了。

    贺夔离开长安之前,贺家人知他素爱抚琴,便暗中托人给狱中的他送去了一把古琴,希望排遣他路途中的寂寞。

    在上囚车之前,贺夔在洛水边奏了一曲《百六阳九》。

    琴声哀绝,将世间的灾厄无常,余生的荒芜萧索一一道尽……在场之人无不悲泣垂泪。

    曲终时,贺夔奋而摔琴,琴弦断绝,也立誓此后终身不再抚琴。

    “陛下赦免他了吗?”冯嫣问道。

    “嗯。”魏行贞点头,“去年贺公的大伯去世,临终前请求陛下放贺夔回长安,陛下准了。刚好早年间狄扬在蜀地游历时与此人相识,便索性写信提议接他来洛阳——反正贺公在长安的宅院田地也早就不复存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