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六章 卖官

    第一卷 第六章 卖官 (第2/3页)

不出来的倒也可暂缓,到任地方后加倍奉上便可。”

    “陛下圣明!”王甫早已是笑的合不拢嘴了。

    “朕以为,可与西园开建邸舍,设钱库储钱,这些钱货,朕自然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爱卿以为如何?”刘宏转身问道。

    “陛下所为,定使政通人和,四海归一。”

    刘宏大笑不止。

    东汉的选官制度由察举制和征辟制构成。

    察举即选举,初期是以“乡举里选”为依据,注重乡里舆论对某位士人德才评论的权威性。察举制发展至今,日趋腐朽,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长期把持中央和地方的政治权利,世代为官早已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譬如大家最熟悉不过的四世三公的袁氏一族就是最好的典型。

    至于征辟制,原本就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官吏选拔制度,高级官员任用属吏,多会选用地方豪强、世族,以达到强强联合的效果。所以说天下官吏一半来自于像汝南袁氏、弘农杨氏这样的超级大世族,另有一半则出于这些大世族中的向下征辟,归根结底,无非一家或者说是几家垄断而已。

    所以说王甫确实说的也没有错,莫要说是满堂文武,便是天下百官,皆出士族,也说的并不夸张。

    西邸卖官,这甚至是比鸿都门学更让士人们不能接受。

    如要说鸿都学子虽然都是些旁门左道,但是毕竟是有所学,有些许才华之人。而买(谐)官做的这些人又是什么东西?我堂堂世族公子,最快升大官儿的途径也不过,数十余年经典苦读,能笺奏,通章句,还要保证能活到四十岁方才有机会被举孝廉,茂才,然后才能入中枢当个郎官。

    至于那些二十几岁举了孝廉,茂才的怪物,不是著有特殊功勋,便是有“颜渊,子奇”之才的当世人杰,亦或是有袁氏,杨氏这样庞然大物作为倚仗的顶级贵人,但是这些毕竟都是少数,天下十三州,如此人物也是屈指可数,而这样的人才也是得先爬进中枢,做个小小的郎官,然后在一步步往上向内做尚书、九卿、侍中、乃至三公;向外呢也无非从县令做起,再到太守。

    可是如今这明码标价的官职一出(谐)台,六百万钱便可买个尚书,两千万钱便可买个太守,而且就算是走正规途径当了尚书或者太守,也得出这一半钱。你要说没钱出不起,皇帝还给你赊账,这也是够人性化的了,如果这样你都不当这个官儿,那就是不给皇帝面子,可是大大的不忠不孝的表现啊!

    这一次,士人们是真的真的傻眼了,士人们一点儿也不愤怒,他们是真的被皇帝的这一波操作给整懵了,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