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十五章 信吏

    第一卷 第十五章 信吏 (第2/3页)

汉边陲的军事压制。

    倒不是说军事力量的压制,而是因为鲜卑擅长袭扰,小股游击,着实让大汉边陲以及羌胡匈奴有苦说不出,站在护匈奴中郎将张修的角度,这样的一味挨打他是不能接受的,于是他火速集结匈奴各部首领打算开展一次有效的反击战,已达到震慑西部鲜卑的作用。

    各部首领的集结确实很迅速,战略制定也很果断,可是却在确定战斗计划准备战斗的时候掉了链子,单于呼征不干了。

    单于呼征以连年兵祸,上一次鲜卑大汉之战损失惨重,族人皆无战意为由,拒绝携本部出兵,如此一来,羌胡各部依葫芦画瓢,与大汉挨的远,没出兵的部落自然是拖着不出兵,至于挨得近已经出了兵的部落却又潦草应付,交战及溃,本该是一场绝对碾压的战斗却在一方跳反的情况下导致汉军大败,战损五百余人。

    合着张修本想借此一战,胜利班师,更进一步,却不想竟以一场大败收场,非但没有了加官赐爵的可能,更是要槛车入洛接受中枢审判,羞愤之余终是干出了这件改变他命运的大事。

    张修以战后军议为由,邀请羌胡匈奴各部首领于高平县议事。战后议事,胜则分配缴获,败则分发抚恤,本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毕竟匈奴尚有出了兵的部落,损失也是颇为惨重,自然是不会放过这个讨要抚恤的机会的,单于呼征作为匈奴各部落的首领,便是不想出席也得出席。

    呼征其实想的很明白了,汉军大败自然有自己的问题,但是事情既已发生,那无非就是被这个中郎将训斥一顿,回过头来还不是你过你的日子,我过我的日子,互不相干,既如此又有什么关系呢,几百年了,匈奴被大汉训斥的还少吗?

    呼征到底还是亲自来了,而且表现得特别卑微,可是即便再卑微也奈何不了张修就是个莽夫的尴尬事实。

    过程极其简单粗暴,枭呼征首悬于城门,进匈奴右贤王羌渠为单于,拟军情与信吏驿往洛阳。然后便有了后来之事。

    此去洛阳二吏,名唤杨川,杨谷。川为兄,谷为弟,少孤,安定高平县人。

    杨川岁及弱冠,年前从了军,于鲜卑一役失了半只脚掌,遂由骑卒转为信吏,负责军情邮驿。

    杨谷岁及束发,川以其年幼无依,荐于军中。张修宽宥应准,亦发其弟为信吏,行军情邮驿事。

    出得风陵渡,杨谷回首东望,终是长叹了一口气。

    杨川站在身侧,亦是叹道:“阿谷,你我边鄙之人,又无家世,洛中之事,就莫要记挂心上了。”

    杨谷点了点头,问道:“兄长,我死而复生至今,已有多少年了?”

    “熹平四年,若不是陛下下召,减免田赋,家里无钱买米,你便活不了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