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夜赶尸(2)

    第一回 夜赶尸(2) (第2/3页)

己行踪早已暴露,潇湘派众弟子等他越过了藏身处,方才断他后路,而与印默形成前后夹击之势。

    叶萍飘腹背受敌,也自临危不惧,朗声说道:“夷者,异也。自古夏夷不两立,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金贼向来性气贪婪,凶悍不仁。你潇湘派也是武林大派,如何今日作这私通金狗、数典忘祖之事?”印默轻摇铁扇,只嘿嘿冷笑不语。

    叶萍飘情知今日实难轻易走脱,不愿过多纠缠,手腕一翻,离别索握于手中,他本身处山路低处,一声轻叱,身形高高跃起,软索宛如灵蛇出洞,嘶嘶破风,凌空向印默卷去。

    山路狭窄,印默无法腾挪,手中“幽魂万骨扇”迎风一展,露出扇面上镂刻的一枚阴森森的骷髅头图案。铁扇虽重,但他力道却很阴柔,轻轻一拨,挑开软索,扇面旋即一合,扇头疾刺敌人面门。

    山路逼仄,两边都是悬崖峭壁,二人皆默然不语,发力狠斗。一时间山路上的碎石四处迸飞,稍有不慎,便有坠崖丧身之虞,当真惊险之极。

    纪黯等潇湘派诸弟子皆站在一旁,凝神观战。一者山路本就促狭,众人一时难以参战;二者他们虽未出手相助,叶萍飘却也不得不分心加以提防,在旁掠阵亦可施压于敌人;三来纪黯等人对这位年轻气傲的大尸兄向来敬畏,没有他的首肯,谁也不敢贸然加入战团,其中也有人抱着借机一窥大师兄神技的心思,乐得在旁叉手观斗。

    转眼间,二人已在山路上激斗了几十回合。他们二人的兵刃,一为软索,一为铁扇;一个细长,一个粗短,大为迥异,但使的却都是阴柔之力,看上去似乎皆绵软无力,实则兵刃上尽透内力,可谓搏命相击。

    山路狭仄,能够腾挪闪躲的空间极为有限,激斗中叶萍飘的软索渐显远长之效,迫得印默连连后退。印默身后的山路上矗放着三具厚实的棺材,他借机以此为屏障,与叶萍飘周旋,一时倒也不落下风。

    斗到分际,印默暗思:“在众尸弟面前,若不一展神威,日后何以服众?”口中念念有词,一层隐隐的黑气从额头至下巴,自上而下一闪而过,右手的幽魂万骨扇唰唰唰连扇三下,迅捷无比,攻向叶萍飘的面门。叶萍飘识得厉害,攻势稍缓。印墨迫开了敌人,左掌旋即闪电般地拍出,击在身前一具棺材的棺木之上,“喀嚓”一声,棺材的棺盖顿时被震落在地。

    叶萍飘心下微感诧异,不想棺材中一具阴森可怖的死尸,遽然坐起身来。雾气重重,叶萍飘凝神瞧去,那尸首全身僵硬,双眼圆睁、满脸血污,脸上尽是惊怖神色,想是死前经受了一件生平极为恐怖之事,竟致死不瞑目。

    叶萍飘心下大骇:“莫非死人真的借尸还魂了么?”眼前却发生了更为诡谲的一幕:印默从怀中取出一片黄色符咒,“啪”的一声贴在那具死尸的额头之上,他口中叽叽咕咕,低声念念有词,随着他嘴唇翕动,那具僵死多时的死尸也开始微动起来,俄而印默大喝一声:“起!”死尸竟然从棺材之中一跃而出,双臂僵直伸向身前,十根如鸡爪般干枯的手指漆黑如墨,膝盖虽僵硬不能弯曲,却摇摇晃晃地直向叶萍飘扑来。

    饶是叶萍飘一生见多识广,亦被吓得差点失声惊叫起来,暗自忖度:“难道潇湘派竟有如此神通,真的能让死人复生?”他手底不敢怠慢,离别索索身一振,软索挥出,唰地打在那具死尸身上,直打得尸身皮开肉绽。那尸首既不知避让,亦不感到疼痛,软索抽打在身上,仅令他身形稍受迟滞而已,顿了一顿之后依然双臂前伸,十指箕张,蹦蹦哒哒地向叶萍飘再次抓来。叶萍飘见僵尸双手漆黑如墨,料想指上含有剧毒,只得闪身向旁避开。

    原来印默所使的功夫名叫“借尸还魂大法”,正是潇湘派的独门赶尸蛊术。“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中国人自古特别眷恋自己的乡土,凡客死他乡之人,无一不想着死后能够回葬祖茔、叶落归根,他的孝子贤孙如论如何,也都要千方百计地将其先人的尸体运回原籍。农耕时期,交通多有不便,客死之人一时不能搬丧回籍的,孝子贤孙便只好置棺待葬,权厝他处,然后花钱顾人帮助其护葬还里。而湘西沅江流域一带,多为崇山峻岭,山路崎岖难行,于是当地赶尸这一行业应运而生。

    湘西自古便有赶尸一说,其起源已不可考。民间有书记载:相传上古时期,蚩尤与黄帝大战于黄河地区,战争进行得异常惨烈,尸横遍野,血流漂杵。蚩尤兵败,率部南下,但他对战死的战士尸体不忍心弃之不管,于是便由法师站在战死的战士尸首中间,默念咒语、祷告神灵之后,躺着的战士尸体纷纷站起身来,法师拿着符箓在前引路,尸体跟在他的后面,由法师将他们一一带回到了南方,落土归葬。这大概就是赶尸的最早版本。湘西的赶尸匠人,会在死尸的尸身撒上一种当地特产的草药,他口中念念有词,施以咒语,便能吆喝起死人来。

    山道之上,一人一尸,一前一后,人焉?鬼焉?真焉?幻焉?其景其状委实离奇诡异,令人不寒而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