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啮臂盟(1)

    第三回 啮臂盟(1) (第2/3页)

。那吟咏文赋的中年文士续道:“虞公为官一地,治有声绩,他的名气越过巴山蜀水,早已简在帝心。秦桧死后,恰值他渠州知州秩满,官家着授秘书丞之职,赴任临安。近年听说虞公屡获擢升,累官至礼部郎官、中书舍人。”

    另一名文士笑道:“官家未承大统之时,曾封蜀国公,说起来四川还是他的潜藩呢。秦桧生前颇为忌惮川人,如今奸相既死,咱们四川人总算有了出头之日。”

    花白胡须的文士鼻腔微微一哼,白了他一眼,颇是不以为然,说道:“虞公为官一方,戢贪惩恶,轻徭薄赋,广受老百姓的爱戴。他离开渠州,老百姓都舍不得他走,可是不舍得也不行啊,像虞公这样的才高识远之人,正应获得官家的重任,为朝廷多建殊功。”

    白衣雪道:“是。锥处囊中,必露其锋芒。”

    花白胡须文士听了心下甚喜,说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虞公日后定能名满天下。”遂邀他落座同饮。众人洗盏更酌,兴致颇高,这场酒一直喝到二更方散。白衣雪一起结了酒账,与他们一一拱手作别。

    蜀道虽崄峻难行,白衣雪想到自己此番东趋西步,不知何时才能回复师命,心中焦急,每日里都尽量多赶些路,沈泠衫强撑病悴之躯,自是异常艰辛。倍日并行,虽是劳累,好在离唐家堡也渐渐地近了。

    哪知这一天白衣雪竟因贪着赶路,错过了打尖的集镇,车马行至一处荒郊野地,天色已然大暗,道路模糊难辨。眼见车怠马烦,他自责不已:“白衣雪啊白衣雪,你这般莽撞,倘若无处可以投宿,今晚就只得连夜赶路了,沈姑娘身子娇弱,如何消受得起啊?”正当自怨自艾之时,抬眼瞧见前方山岭依稀有一处庙宇,不觉精神一振,心想:“说不得今晚要在此处将就一夜了。”

    车马行近,果是一处庙宇。来至庙前,那庙门虚掩,四处墙垣残壁,几近坍塌,显是久无香火。白衣雪下得马来,抬头见那庙门之上的匾额写有“忠武侯庙”四个字,风霜剥蚀,字迹已斑驳难辨,心道:“原来是纪念诸葛孔明的祠庙。”

    他瞧着匾额上的“忠武侯庙”四字,又想:“‘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诸葛孔明匡世扶主,为克复中原而五次伐魏,不想出师未捷身先死,壮志难酬。如今我大宋国步多艰,中原亦是久已隔绝,何日何人能够克复中原,犹未可知。”进得庙来,但见院内杂草丛生,殿宇里尘封土积,蛛网纵横,香案后的诸葛孔明塑像虫侵蠹啮,已残缺不全。

    诸葛孔明生前为蜀汉丞相,死后被谥忠武侯。他深受蜀地汉族百姓和少数民族的爱戴,死后不久在蜀汉地区就兴起“百姓巷祭、戎夷野祀”之风,而自蜀后主刘禅为诸葛孔明在沔阳立武侯庙以来,巴山蜀水之间,为纪念诸葛亮的建筑物四处可见,尤其自隋唐至宋,这一地区祭奠诸葛亮的庙祠星罗棋布,可见武侯遗爱甚深。不过宋金交战多年,饥馑荐臻,川陕、江淮地区作为宋金交战的主战场,更是屡经兵燹,当地的游寇土贼十分猖獗,以致市廛寥落,民生凋敝,很多庙宇香火日衰,终至破败倾圮。

    白衣雪凝视着诸葛亮的塑像,心下感喟:“杜子美《武侯庙》诗云,‘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诸葛孔明略不世出,自从被刘玄德请出卧龙岗后,一生以复兴汉室为己任,鞠躬尽瘁,可惜到后来心劳力绌,赍志以殁,陨落于蜀国北伐的军中,大业未竟,心犹不甘。如今南阳草庐虽在,他再也不能耕躬高卧,而不得不长眠于异乡。如今忠武侯庙几被荒草湮没,只剩下断碑残垣,诸葛孔明忠魂一缕昭日月,现如今竟是无处凭吊!着实可叹。”他对着诸葛孔明的塑像拜了几拜,转身步出破庙,来到马车前,问道:“沈姑娘,都怪我着急赶路,错过了宿头。今晚咱们在这寺庙之中,将就一宿,明日再行赶路,可否?”

    沈泠衫知他因贪着赶路,而误了打尖,孤男寡女同居一处虽多有不便,却也不好开口拒绝于他,再加上自己日间长久颠簸,已是十分疲乏,思索片刻,低声道:“也好。”

    白衣雪心中歉仄,将殿内一角打扫干净,从马车上取了缎垫和被褥铺上,方才请沈泠衫入内。

    两人草草吃了一些干粮,沈泠衫早已困倦不堪,就在垫褥之上和衣躺下,不久沉沉睡去。白衣雪见她睡着,轻声轻脚来到另外一处殿角,双腿盘膝坐下,吐纳练功一番,直至夜阑人静时分,方才睡下。

    睡至中夜,庙宇外忽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竟有夜行人到来。白衣雪心中一凛:“夤夜来访,莫非是乡间的游寇散匪?”想到此处,他身子一挺,站了起来,提了长剑,来到沈泠衫的身边,抬头向着窗外瞧去,但见霜月洗空,一碧万里,身边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