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0)

    第一章(10) (第2/3页)

”说话时他脸上带着笑,就象是在和商成聊天,眼睛却象把刀子一样盯着商成看。

    “佛光?”商成一楞。他瞻仰过乐山大佛,也没见过什么佛光,倒是因为年深时久大佛被雨水浸蚀风吹石打,留下一道道黑黝黝的风化痕迹,佛像和山壁接缝处更是泥沙堆积绿苔茂盛,有些地方还有崩塌的迹象,到处都是用着钢筋水泥修补固定。不过他马上明白过来,军官这样说其实是在盘问自己,因顺着话说道:“早晚确实都有佛光普照。我佛依山临江,宝相**慈悲,佑护我朝百业兴盛百姓安居乐业。一一阿弥陀佛。”

    军官笑笑,并不搭话。

    商成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下去,只好站着虚笑。

    军官冷不丁地又问道:“和尚到过上京平原府?”

    “……去过。”商成咽口唾沫说道,“在上京平原府甘露寺学佛两年。”他急中生智,信口就把三国演义里的寺院名称搬过来糊弄眼前的军官。他想,一个边疆地区的小军官,应该不会把上京平原府的座座的寺院都了解得那么清楚吧?要是军官再问他学的是哪门佛,他就说是小乘密宗,拜的是地藏王菩萨,追求的目标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可要是军官再问甘露寺在上京哪块区域,他又该怎么办?他心头着急上火,嘴里还得小心应付军官东一句西一句的盘问,额头上已然渗出一圈细细密密的汗水。

    更糟糕的是,他眼角的余光已经看见那个衙门差役的头领随着士兵过来了!

    眼看着那人越走越近,商成的心也越揪越紧,连带着说话也有些磕磕巴巴夹缠不清:“……是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的道场在江南的九华山,……我们这一宗是小乘……小乘密宗。我来燕山……其实也是为了学佛……求证佛法。……”

    军官脸上还有笑容,手却已经攥上刀柄,目光越来越凌厉。不仅这军官对他起了疑心,两个坐在城墙根下条凳上喝水的士兵也觉察到这边的情形不对劲,端着长矛走过来,虽然没有更进一步的举动,可他们站立的位置却隐隐把守住商成可能的逃跑路线。

    这时候城里又走出来一人,左右逡巡顾盼一下,就迎住了那个差役头领,低低地说了两句话,差役头领朝商成这边指了指,就带人径直进了城。那人便沉着一张脸跟着士兵走过来。

    “管校尉。”那人走近,先朝军官拱拱手,又冷着眼睛商成上下打量一番,这才问道,“这和尚是怎么回事?”

    姓管的校尉已经知道商成听不懂本地话,就也不避他,叽里咕噜地和那人譬说一回。那人乜商成一眼,嘴角带着冷笑点点头,就挑着眼皮用熟捻的官话问道:“你是嘉州来的和尚?”

    事已至此,商成也只能硬着头皮点头应承下自己和尚的身份。

    “哪家寺院出家的?”

    “……嘉州大佛寺。”

    “有度牒没有?”

    “前两日在山里遇了匪,行李包裹都被抢了,度牒也在包裹里……”

    “在上京平原府呆过?”看商成点头,那人沉吟着又问道,“在那里呆了多久?”

    “两年。”商成面无表情地说道。这都是方才军官刚问过的问题,他不用思忖就能回答。接下来就该问他在哪座庙里学佛,学的都是什么佛了……

    那人果然就问道:“你在上京时,驻在哪座庙?”

    “甘露寺。”

    那人皱起眉头没说话,只是唆着嘴唇眯缝起眼睛细细地打量商成,半晌才问道:“是上京城西那座‘槐抱李’的甘露寺?”

    商成脑袋里嗡地一声,不知道该如何答话。天!他信口胡诌的寺院,谁知道那个上京平原府竟然真有一座甘露寺?不但有这么一座寺院,而且听面前的人说话,这甘露寺的名气还不小!这……这怎么可能!

    管校尉在旁边插话道:“什么‘槐抱李’?”

    “在上京平原府,甘露寺不过是座小寺院,可庙小名气却大,就是因为他们后院有棵槐树。这大槐树据说是汉时武帝亲手栽种,到前朝光宗年间已历千年,依然是生机蓬勃绿意昂然。光宗末年甘露寺迭遭火灾,那棵槐树也被烧得七零八落,后来又被天雷劈成两半,渐渐地就枯死了。谁知道本朝太祖建元立国那年四月,人们发现槐树树身被雷火劈开截断的缝隙里,竟然新长出一棵李树,未几连槐树也枯枝吐绿,故此得名‘槐抱李’,甘露寺也名声大振。前月工部燕渤司有人来咱们屹县公干,我还曾特意找他打听过这棵树,他说那两棵树至今还在,甘露寺的香火也是日盛一日……”

    管校尉张大了嘴,听他把“槐抱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