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4)张家少爷

    第一章(24)张家少爷 (第2/3页)

单是闯过天这一股土匪。除了他,周围大大小小的绿林还有好几拨,虽然说都不成什么气候,按理说没也动咱们的胆量,可保不住有人狗急跳墙咬咱们一口;即便咱们仰仗着人多能跨过这道坎,人和货能不能两全就很难说。再说,这条道上没了闯过天也不见得就是好事——原本有闯过天镇着,别处的土匪不敢越界过来寻事,可现在的情势就难说了,凉风口的周三瞎子还有渠州这边活人张的寨子就在左近,只怕他们不会眼睁睁看着这块油水又不动手……”

    一席话说得大管事额头上已经浮现一个深深的川字。他嘴里有一下没一下地嚼着早就没了滋味的杏肉,眯缝着眼睛紧盯着手里的半个杏果,良久才哑着嗓子说道:“你说得对!是我把事情想差了!”劈手扔掉半拉杏,一骨碌爬起来就招呼伙计驮夫赶紧收拾出发。

    忙乱一阵,驮队重新聚齐,副管事粗略地清点了一番人数牲口,只有那两个刚刚被派去前面探路的小伙计还没回来。副管事也没太把这当回事。他想,反正驮队已经朝前赶路了,两下里总能在半道上遇见,不需要特意让人去招呼他们;而且有人在前面探路更好,要是真有点风吹草动的事情,驮队也能有个准备。就在他跑到队伍前准备告诉大管事一切妥当可以上路时,就看见前面山岗上有人影晃动。

    土匪?

    副管事的心立刻提到了嗓子眼。

    这时候不少人也都看见那群人。有些眼尖的家伙还看见那伙来历不明的人当中不仅有三个骑马的,而且人人手里都提着家伙。驮队立时安静下来。无论驮夫还是客商,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变了颜色,一个个都屏声静气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拨人。有人已经揭了驮架上的油布,手也搭在刀枪上,眼光紧张地在大管事和那群家伙之间来回逡巡——只要大管事打个手势发个号令,他们就准备先下手为强。

    那伙人显然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没有准备,刚刚在山岗上冒出头就停下来,慌乱了一阵,随即在岗上抱成一团,警惕地注视着商队的举动。过了半天,一个短褐的家伙手里提着把铁刀扑扑腾腾地跑过来,一番短暂的询问交谈,听说这是燕山刘记货栈的驮队,又踢趿着快掉底的破布鞋跑回去。不多时,只看见山冈上三个骑在马上的人凑在一起大概商量了几句,就看见最先一人扬了马鞭朝商队虚指着笑着说了两句话,另外两个人就都露出了笑容,各自摇头苦笑催促坐骑下山冈。

    不是土匪,是渠州老王集的张家大少爷进山打猎!这条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支驮队。原本紧张得手心冒汗的驮夫客商们立刻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然后乱糟糟地把驮马撵到路边,给这群进山打猎的人让出道来。当然也有人多了个心眼,虽然把道路让出来,却没有把手里的兵器撂下,依旧攥着刀枪站在道边,小心翼翼地盯着这拨兀然冒出来的家伙。

    张家少爷和他的伴当随从倒没把商队当回事,除了走近时用好奇的目光把大管事略略打量一回,就再没把驮夫客商们放在眼里,骑在马上只是和两个同伴说笑:

    “……李秀才是个没脾气的人,当面被老岳父这样指着和尚骂秃驴,竟然还没恼,过了一天他又去老岳父家,”说着已经在马背上笑得东倒西歪,半晌才嘘着气说道,“你们猜,他那天再去,他老岳父和他说什么?”

    “说什么?”

    “他老岳父说,说……”张家少爷已经是笑得俩眼眯成一条缝,一连说了三四个“说”字,却总是说不出那李秀才的岳父到底说了什么。别说他的两个同伴被他这上不着天下不靠地的半截故事闹得一脸着急,连听他说笑话的驮夫都替他着急,满心想知道李秀才的岳父到底说了什么话,可直到张家少爷一群人走出了一箭多地,还是只能看见张家少爷抱着马脖子笑得两个肩膀乱耸……

    那伙人走出没多远,脚步马蹄卷起的尘土还没散尽,就又忽忽啦啦地转回来。就听张家少爷在马背上高声叫道:“请问那女子,是不是吟‘唱书’的九娘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