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02)小寒的傍晚(中)

    第二章(02)小寒的傍晚(中) (第2/3页)

刘记货栈送了一块“义勇并重”的匾。据说官府里刚刚把这消息传出来,阖店上下从掌柜到杂役全都傻了,货栈的老东家又是哭又是笑几欲疯癫,边哭边笑还边打发好几拨人去探听消息的真假……

    “刘记货栈这回可是风光了。”听商成说起官府送匾那天的盛况,莲娘也有些兴奋和激动。但是她很快就生气地说,“刘记货栈就给咱们发点粮?可是咱们替他们挣来的这份排场,流血卖命就换来点陈谷子,刘记就不怕别人背后戳他们的脊梁骨?官上也是的,这样做,就不怕以后再有事,没人愿意卖命?”她小时候跟着父亲读过些书,说不上多有见识,不过眼光还是比平常庄户要高一些,所以马上能说出这样的话。

    “朝廷还给参加剿匪的人都免了五年的钱粮。还赏下来钱和蜀锦。”商成赶紧补充道。他立刻就意识到东西还在外面没搬回来,就告莲娘说,“我去把剩的东西盘回来,你去把肉煮上……”人都走出堂屋,还叮嘱一句,“别再把肉和菜都煮一块!照我教你的,分开做……”

    剩下的几样都是细碎东西,两贯钱两匹蜀锦,商成和山娃子一人有一半;一袋贡面和几样难得的南方药材,是商成特意从县城店铺置办来孝敬莲娘母亲的;一幅南布,商成让莲娘自家留一半然后送她哥嫂一半;还有些红红绿绿的糖果,不用问,这是年节时招待客人的。

    莲娘喜气洋洋地把这些小物件一样一样地搬进里屋都归置好好,才想起来问站檐下洗脸抹胳膊的商成:“高家小三呢?你不说请他来吃晚饭吗?”

    “他去前街上办事,说好完了就过来。一一来是肯定要来,也许他还要回家去和婆娘说一声吧。”

    “……要不要把柱子叔也请来?”

    商成想了想,说:“算了。看小三的意思,好象有话要和我说,柱子叔在的话他怕不好开口。”看莲娘在靠墙柴堆里拿木屐,就说道,“你别去买酒了。我刚才在巷口看见前街酒肆的伙计,已经教他送两坛子好酒过来。还叫了三斤牛肉和羊杂汤一一家里有好面的话,你烙几张葱油饼吧……”

    他洗过脸,在堂屋里转了圈,见莲娘已经把东西都收拾得停停当当,就端着碗茶汤,站在灶房门边看着妻子在灶房里忙碌。

    当初他答应娶莲娘的时候,心里是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态度。他是这样想的,既然非得成个家不可,那么柱子叔十七婶他们相中的女子,肯定要比官媒指的撞天婚要强;而别人介绍的对象中,没见过面的女子又肯定比不上自己见过面的一一至少他对可能成为自己妻子的女娃有个直观的印象。至于是莲娘好还是大丫好,说实话,他也分不出高低上下好孬,只是感觉这两个女娃似乎都不差。当然,假如非得说个一二三的话,他肯定更中意大丫,毕竟俩人接触的时间更长一些,而莲娘一一他只见过莲娘两面,第一次是在一盏昏黄的油灯下,第二次是匆匆两句话,稍许的印象早就有些模糊了,唯一能想起的就是那姑娘比大丫高那么一些……

    但是他和大丫是不可能的。

    道理很明显。这个时代的婚姻最讲究的是“门当户对”,霍士其和柳老柱再熟络,大丫对他的感情再深,两个人因为身份上的差距也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走到一起一一他是一个连自己的土地都没有的下等庄户,而大丫的父亲是免除一切杂役赋税的秀才。在这个时代,这样的差距不啻于天壤之别,因为象他这样的下苦人数不胜数,而整个屹县也只有三十多个人是秀才……

    说起来莲娘的祖父也是秀才,但是她的情况又和大丫不一样。范老先生的秀才并不是考上的,而是因为他连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