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放下(结局)

    第309章:放下(结局) (第3/3页)

答他的问题,又开始聊一些乱七八糟没有边的事儿。

    他们不在同一个班,中间隔了两个班级。

    袁鹿上厕所要经过他们班,每次她走过,整个班都要起哄。

    袁鹿从一开始的害羞,到后来,从内心里开始接受她和江韧之间关系。

    江韧坚持不懈的追了一年,袁鹿终于点头答应,两人暗搓搓的谈恋爱。

    江韧喜欢打篮球,每天傍晚放学都要去操场跟人打一场,袁鹿回寝室洗个头发,就会去看,顺便给他带一瓶饮料,等他打完,两人一块去吃晚饭。

    每次晚自习,江韧总是要迟到二十分钟,有时候被班主任抓到,就叫他在门口罚站。

    他们两个人的事儿,在高中部,人人皆知。

    但因为两人学习没有什么问题,所以就是老师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没有破坏他们之间的关系。

    年少时候的感情,最是真挚纯洁。

    他们几乎不吵架,江韧对她很好,并且从来不跟其他女生有任何过分的交流。他的眼睛和心里,就只有她。

    但偶尔也会有误会,袁鹿自然也有耍小脾气的时候。

    大学,原本是要考同一所大学,但袁鹿没考好,两人分隔两地。江韧时常跑过来看她,异地四年,飞机票一大堆。

    他们跟正常的年轻情侣一样,吵架误会,分手和好,反反复复的上演。

    大学毕业,江韧回来跟她一起在杭城工作,她做了当地主播,他则在侓师事务所上班。

    两人一块租了房子,正式住在一起。

    见得少有矛盾,日日住在一起,自然也少不了有矛盾。

    但总归,没有碰上什么大起大落的事儿,到他们二十六岁的时候,江韧求婚,见了各自的家长,敲定了婚事儿。

    二十七岁,两人在亲朋的祝福下结婚。

    二十八岁,袁鹿生第一个孩子,三十岁生第二个。

    一儿一女,女儿像江韧,儿子像袁鹿,儿子调皮,女儿娇气。

    过日子,每一天都大同小异,可每一天都精彩纷呈。

    就这样,他们携手经营这个家。

    无论如何,他们白头到老,过完一生。

    袁鹿垂垂老矣,躺在床上,半阖着眼看着他,江韧握着她的手,贴在自己的脸颊上。逐渐的,周围的景物开始消散,身边的儿孙也跟着消失,江韧的老态逐渐散去,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最后,连袁鹿也不见了。

    他坐在虚无的空间里,眼眶里含着眼泪,不知道过了多久,周围的环境再次重新塑造,世界重塑,又回到了最初,他来高中报道,看到了走在前面的袁鹿。

    他走上去,主动打了招呼。

    “你好。”

    袁鹿回头,一脸茫然,缩了缩脖子。

    他笑着做自我介绍,“你好,我叫江韧。”

    “你好,我是袁鹿。”她条件反射的回答,说完,又露出了有点懊悔的表情,但还是对着他笑了笑。

    他知道真相是假,可即便如此,他也甘愿活在这假象里,反反复复的重来。

    “你是几班的?”两人一块往里走,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

    ……

    经年过后。

    疗养院。

    江笠给江韧换了一身新衣服,帮他梳理了一下头发,看着他安逸沉睡的样子。

    关文君站在门口,看着他们,微微的叹气。

    江笠拉过椅子坐下来,跟江韧说:“又过了一年,你也该醒过来了吧?没必要一直睡下去,餐厅还是需要你这个老帅哥你站场。你不在,生意差了很多。我儿子早恋,你猜怎么着?他一脚踩了三条船,竟然没有翻。而且,他成绩很差,我很难想象,我这个聪明的脑子,怎么会生下这么笨的孩子。”

    关文君一拳头捶在他肩上,“你这是变相骂我。”

    他摆摆手,“你走开走开,别在我哥跟前秀恩爱,他更加不想醒来了。”

    江韧是前年年初的时候,在家里一睡便没再醒过来。

    赶紧送到医院,结果就再没有醒来,他吃了过量的安眠药,不知道是误食,还是故意。

    他这几年精神状况是不太好,可能是活累了。

    四十五岁。

    其实还很年轻。

    医生说,他自己不愿意醒过来,就只有等死了。

    这些年,他一直都是一个人,无论是谁,都无法走进他的心里。他再也没有离开过樾城,也没有再去偷偷的看过袁鹿。

    他最常待的地方就是关文君的养老书吧,里面的书,他几乎看了个遍。

    他很平静,也很快乐。

    关文君帮他写的那本,他一直都藏在枕头下面,可他从来没看过。

    江笠拍拍江韧的手,说:“新年快乐,早点醒过来,给你侄子侄女发红包了。”

    片刻后,病房的门轻轻的关上,房间的窗户上挂着风铃。

    这时,风铃轻轻作响。

    江韧缓慢的睁开眼睛,窗外夕阳余晖洒进来,整个人房间暖洋洋的。

    他的眼睛盯着一处,良久以后,慢慢的,他的脸上扬起了一抹笑,双目在光线的普照下,微微闪着光。

    他说:“我终于可以放下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