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皇帝西巡
第8章 皇帝西巡 (第2/3页)
。
南书房已经放值,臣民都在置办年货,准备欢度一年一度的春节。张廷玉回到府邸,夫人王氏早已生下第四胎,是个女儿,取名若鸿。已经有了三个儿子,盼的就是个女儿,果然有了。生前头三个儿子时,他还未中进士,仕途尚属渺茫,“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所以老大取名“若霭”,一个“霭”字,说明他斯时的心境。而现在当朝宰相,天子近臣,自然是“鸿鹄高飞,一举千里”,前途无量了,所以取了个“鸿”字。
走进府门,全府家仆奴婢都在中门外跪迎老爷,张廷玉急切地摆手道:“起来,起来,虽是一别三月,也不用如此重礼。”他远远看到夫人怀抱鸿儿,喜气洋洋。三步并做两步走了上去,仔细瞅着小丫圆圆的脸蛋,乱抓乱舞的胖乎乎小手,又瞅一眼夫人,喜形于色地道:
“母子平安就好,就好……”
“老爷一路风尘,”夫人亦充满爱意和渴望地说,“快快进屋,下人把热水早都烧好了。痛痛快快洗个澡,好好歇憩几天。”
他却从夫人怀里接过鸿儿,一路欢笑着亲个不够。走进中堂,刚满五岁的老三若渟,仿佛嫉妒小妹妹似的,一下挣脱牵着他的紫桐,扑到父亲身边,抱住大腿撒娇。紫桐一边拉扯着若渟,一边红着脸道:
“老爷回来了,把他都想死了。”
张廷玉把怀里小女递给紫桐,弯腰去搂抱老三,边搂边叫道:
“啊哟,咱这个少爷,数月不见,竟又长高了许多,重了许多,重得爸爸都抱不起来了。”
若渟搂着爸爸的脖子,稚声稚气地说:
“爸爸,紫桐阿姨叫我读诗,我都学了好几首了。”接着,他嗲声嗲气念道:
两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他逗着儿子问:
“小宝贝,东吴在哪里知道吗?”
“在东边。”
“有多远?”
“不知道。”
“谁住在那里?”
若渟摇头。
“再想想,这屋子里少了谁?”
若霭咬着弟弟的耳朵小声说:
“是爷爷。”
若渟拿不定主意地问:
“是不是爷爷?”
“小子真聪明,”张廷玉乐得呵呵大笑,“爷爷奶奶住在东吴,一个叫桐城的地方。爸爸和乖宝宝也都是桐城人,咱们的老家在桐城。”
小家伙似懂非懂地点头。
老二若澄拍着手道:
“我早就知道爷爷住在桐城,回老家去了。”
张廷玉把儿子放下,抚摸着他又大又圆的脑袋瓜,故作严肃认真地说:
“咱家三少爷,只怕秉承了爷爷的天赋,五岁就能吟诗。不过吟的不是他自己的诗,乃杜工部的诗。看来,春节过后,爸爸得让你跟两个哥哥一起读书了。”
“三少爷还小,”紫桐接过话茬儿道,“不读也罢,还是由奴婢来教少爷《唐诗三百首》。”
“好呀好呀,紫桐阿姨教,爸爸也教……”若渟还在拍着小手哄闹。
夫人拉过若渟,冲紫桐笑道:
“蠢丫头,先别做先生梦了。把若渟交给奶妈,快领老爷去后堂更衣,盥洗。”
“是,夫人——遵命。”紫桐把小少爷推给乳母,调皮地一笑,跟着张廷玉朝后院走了。
从此时此刻起,张廷玉总算暂时忘了自己是天子门下的臣工,把自己当作一个普普通通的丈夫、父亲,承担起作丈夫和父亲的义务。因为直到元宵节前,一般情况下皇上是不会再召见臣工的了。皇上一年到头四处巡幸,在宫内有批阅不完的奏折、召见不完的臣子、疆吏,也是够忙够累的了。春节前后也就二十来天,他也要由内务府和太监们安排,过一过皇室的“家庭”生活。到后宫皇后、昭仪、贵妃、贵人等嫔妃所居的各宫走走,侍奉皇太后,召见太子和几十个皇子、皇孙,还有叔伯、兄弟、子侄的亲王、郡王、贝勒、贝子,至少在一起吃一顿盛大的皇族团圆饭。皇帝忙着过年,当臣子的自然也就可以无忧无虑在家与家人、亲友过个热闹大年了。
张廷玉的大哥廷瓒、大弟廷璐都已在北京成家,只有小弟廷瑑尚未婚配,腊月初八,廷玉还在侍驾途中尚未回府,大哥就打发小弟廷瑑率家人赶回桐城老家,陪父母过年去了。三兄弟都给父母带回了丰厚的年节礼物,廷玉不在家,以贤慧著称的夫人王氏,给公公婆婆所备礼物更重。小弟廷瑑不乐意地说:
“二嫂,您是不是要把府上的东西都搬去?看看,什么鲜果、干果、蜜饯儿,什么芙蓉斋、瑞芳斋糕点、蜜供,还有东月盛斋五香酱牛肉、羊肉,致美斋蝶春卷儿、肉角儿,啧啧啧,您怕爸妈在家没吃的?”
“小弟,这是你哥嫂的一份心意嘛。”王氏嫂子还是叫紫桐一拨丫环把礼物往上搬。
“我可拿不动。”廷瑑觉得是多此一举。
“放在车上,有什么拿不动的?”
“路上车子要走半个月二十天,吃的东西要坏了霉了怎么办?”
“现在是腊月,坏不了。”王氏百般思念地道,“他爷爷奶奶离了京城,也不知在乡下过得惯不惯,真想回家看看老人家。小弟,一路上晓行夜宿,注意加衣服,别受冻。带去的都是京城土特产,爷爷奶奶喜欢吃,就当是哥嫂一片孝心吧。”
“嫂子,您人真好!”廷瑑终于感动了。
夫人王氏生育过,坐过月子,人比原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