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结局

    第二百七十四章 结局 (第2/3页)

人本来就口音各异,这个应该不足为奇。不过宁当家倒是阴错阳差地注意起了那艘船,这才发现了那艘船吃水线有问题。”

    要说不装货只走船也没什么奇怪的,毕竟也可能是运货后回程的货船,但这样的话就无需通关了。毕竟通关的时候要交大笔的税银,如果不运货的话根本无需交税银。可那船明明没有货却一个不落地通关交税银,岂不古怪?

    宁夏青看了一眼姚三兴,问:“姚老板觉得,不运货的船为何要交税银?”

    姚三兴低声说:“按照我的经验,像这样的船里八成装着不能被人看见的东西。走私的船一般都会这样,运私盐的船也会。”

    为了躲避高昂的税银,有些货船会被伪装成客船。官府为了查出这种情况,会对每一艘过路却不主动通关的大型船只仔细盘查,官府几乎能把这样的船给翻个底朝天,每个人都仔仔细细地盘查清楚,这个过程往往繁琐且耗时。

    在这套流程里,只有两种船是例外。

    第一种是不运货却赶时间的船,这种船会在官府上船来盘查的时候塞银子,然后就能被很快放行了,这样比挨个关口去通关交税要快也便宜。

    第二种船不运货却主动登岸通关,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船上有不能被官府看见的东西。所以宁可付高额的税银也不能让官府上自己的船。

    宁夏青摇摇头说:“这船上不像是装货的样子,走私和私盐都不可能。”

    宁三老爷听懵了:“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姚三兴不解地摇摇头,宁夏青也不解地摇摇头。

    两天之后,姚三兴的船停在了周泽山脚下的关口。宁夏青看见,跟在他们身后的那艘奇怪的船也停在了关口附近。

    宁夏青准备下船的时候,却被关口的士兵告知,每批商队只可以有一个人下船,也就是说,只有姚三兴可以下船,宁夏青和宁三老爷等人都得待在船上。

    宁夏青心知,既然士兵这样谨慎,看来皇上现在就在周泽山上。

    若不是因为周泽山近几年气候不好,皇帝是不会跑到这里来祭天的。其实,就算气候不好,也不至于劳动皇帝亲自过来。

    当朝皇帝喜好出游这一点天下皆知,皇帝也时常因此被官员进言劝阻,更有民间悄悄非议说这是劳民伤财。

    据顾雪松说,皇帝为了避免听朝中官员的唠叨,因此把周泽山一事设为机密,皇宫里知道这件事的太监都不出十个。皇帝甚至连周泽山所在郡县的官员都没知会,带着一队亲兵就来了。就连宫中后妃们都以为皇帝是又去别宫避暑了。

    也只有太子和五皇子因为在宫中布有眼线所以才知道内情。

    这皇帝老儿也够荒唐的,一国皇帝不好好在京里待着,非跑到周泽山这地方来玩,临到了周泽山才草草通知本地关口的官员。

    这一个关口里头也就二十几个常驻兵,皇帝这是把自己的安危全寄托在这二十几个常驻兵的身上了。

    难怪这一个个士兵看起来都苦大仇深的。

    趁着停船的时候,宁夏青从船上找了一个水手,吩咐他下水去悄悄打探一下那艘奇怪的船。

    此刻天已近黄昏,姚三兴此刻去办通关,至少得明早才能回船上来,便在下船之前把船托付给了宁三老爷和宁夏青看着。

    到了晚上,宁夏青又以宁三老爷年纪大了熬不动夜,把宁三老爷给劝进去休息,自己在甲板上守着。

    到了半夜,那个被派去打探消息的水手慌慌张张地回到甲板上,吓得哆哆嗦嗦,白着一张脸,说他发现那艘奇怪的船上竟然全是假扮成商人的南越国士兵!

    这水手走南闯北多年,最常打交道的就是两种人——商人和士兵。一个水手绝对不会搞错这两种人!

    果然!这一切都和宁夏青记忆里的片段一样!南越士兵在周泽山上行刺,皇帝回銮后彻查此事,牵出五皇子,于是朝中腥风血雨,牵连无数底层的性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