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大将军

    第三十七章 大将军 (第2/3页)

五人站在赵匡胤三兄弟身后,诸位大臣之前。

    每年的几场大祭,是四姐她们少数可以亮相的场合,大部分时候,她们就只能生活在深宫,一直到出嫁。

    六姐看的开心,才三岁的她不懂得大道理,只是觉得热闹,好玩。

    她被四姐教导了许久,在这个场合不哭不闹,跟着众人有样学样,还觉得挺好玩,脸上带着开心的笑。

    先祭天,后祭祖,赵匡胤亲自念完在赵德昭看来粗陋不堪的祭文,众人纷纷下拜,三拜九叩首。

    粗陋不堪并不是文采,而是许多真正的传统并没有延续下来,漏洞颇多。

    来到这个时代,他才深刻体会到,战争对传统的摧毁。

    后人心目中的宋朝,也是经过了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逐渐完善起来的。

    就在众人以为祭祀结束,该各自回家过节的时候,孟宽在赵匡胤的示意下,走到了赵匡胤与大臣之间的祭祀台角落。“诸卿听旨……”

    看到赵匡胤不动如山,诸位大臣显然知道这是赵匡胤的意思,齐躬身道:“臣候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有皇子德昭,年岁渐长,其性忠厚纯良,垂训端严,业可开先式榖。兹以亲恩封尔为大将军,望克承吾志,嘉兹报政,钦此……”

    圣旨很简单,意思就是说赵德昭年纪逐渐大了,其人忠厚,对弟弟妹妹亲近,可为榜样。

    封一个大将军的官位嘉赏你,希望你继承我的志愿,奖励了你的功劳,你要好好做事。

    这个圣旨并不出格,只是封赵德昭一个大将军的虚衔,也不逾规。

    但是中间有一句话很重要,那就是望克承吾志……

    赵匡胤可是皇帝啊,既然要赵德昭继承他的意志,这话里面的意思虽然没有明说将赵德昭当储君看待,可是文武大臣会怎么想?

    听到这个圣旨,所有人躬身应诺,只有赵光义的脸色阴沉了起来。

    如果是其他政令,他这个中书令还可以封驳圣旨,但这只是给已经长大的侄儿一个虚衔,他如何能反对?

    何况这个虚衔并没有越过他去,手里也没有半点实权,最多以后说起来好听一点。

    很快,他的脸上露出了和煦的笑容,跟赵德昭点了点头,轻声笑道:“二哥儿,以后当了大将军,切勿像以前一样胡闹,今后行事当以国事为重。”

    当着众大臣的面,他说赵德昭行事胡闹,这就属于明着鼓励,实则打压赵德昭的名声。

    不过这句话并没有点出重点,而赵德昭因为一手书法已经宣扬出了名气,各科考核的卷宗也已经传遍了开封府,人人都知道皇子并不是不学无术之辈。

    所以,他的这番苦心并没有起到作用。

    在武将这边,就更没有人在乎了,因为现在皇子农庄出的镔铁宝刀,已经是开封府最热门的话题。

    唐天宝年间之后,镔铁宝刀的炼制就已经失传,如今赵德昭这边将镔铁宝刀炼制之法重见天日,每个武将都想获得一把在战场上无往不利的宝刀。

    有一把合适的兵器,有时候就是多了一条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