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四章 无工不强 下

    第一零四章 无工不强 下 (第2/3页)

,就是赵德昭树立的标杆,今后的任何城市建设,都要根据这个要求,这个标准来。

    要让下水道,排污,在一千年前就出现在这个世界,成为世界的标杆。

    而每个城市的主道路,大城不能低于五十米宽,小城不能低于三十米宽,辅路也不能低于十米以下。

    这样的标准建立起来,今后的城市就不需要十年一小拆,五十年一大拆。

    众人皆叹如此耗费太大,但是赵德昭假装没有听到。

    汉京府的建设要到明年才有效果,等明年他们这些官员看到新建的小区之后,就知道好处了。

    现在让他们多耗费三分之一的成本建设地下管道,他们舍不得,以后就会舍得了。

    在后世,这样的工程成本要多耗费一倍,因为地下管道建设,不比盖个两层楼耗费少。

    但是在大宋,人工是不要钱的,也就是多耗费一点材料成本而已。

    而材料都是官府控制,这个成本去掉了人工,低得可怜。

    又不是一次建一个城市,这点开销还能承受。

    参观了水泥路,众人来到了一个还在运转的高炉旁。

    没有动力源,如今一座高炉需要几百人来维持运行。

    填料,出料的人员,转运人员,烧炭人员,还有两个庞大的鼓风人员队伍。

    填料,出料的人员身上都穿着厚麻罩衣,这种罩衣跟后世的麻袋有点像,只是稍微细一点。

    大部分人都将麻衣打湿以后穿在身上,这样遇到炉子里气孔爆炸,铁屑飞溅,也不会被烫伤。

    而鼓风人员们则一个个光着身子,每个人都只穿了兜裆布,露出健美的肌肉摇动着轮盘。

    这个轮盘借助了杠杆原理,推动着巨大的鼓风机,两个鼓风机,一上一下,同时向炉内供气。

    为了增加炉温,这种供气并不是直接吹冷气,而是要将空气经过一个增温室,才能吹进炉子里。

    这个技术绝对是领先了时代八百年以上,跟后世相比,只缺少纯氧供气的程序。

    但是少了这个纯氧,炉温就到不了一千五百度,所有的铁料只是半融化,而不是融化成铁水。

    虽然因地制宜,没后后世大工业的那种震撼,可是对这些官员来说,眼前的这一幕也是非常震撼的。

    四个炉子,轮流出钢,出来的钢就被运到旁边的大厂房里进行捶压成型,淬火,退火。

    近两百个工匠分别带着三四个徒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任务,分别制作不同的零件。

    所以一进来,就能听见铛铛铛铛的声音。

    虽然杂乱,却也有序。

    这里除了给水车联动制造配件毛胚,大部分工匠依旧是打造镔铁刀。

    最少在十年以内,镔铁刀依旧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赵德昭在连坤的引导下,带着众人沿着铁匠们送货的通道,一路北行,来到汉江边。

    这里有十几座不同的大厂房,说是大厂房,其实前后屋檐也就是三米多高的房子,房顶最多有五米高。

    不过房子进步比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