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流逝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二百零一章 流逝 (第1/3页)

    自从在报国寺送别陈琇之后,大家各归其位,又进入了新一轮的忙碌。

    七月中旬,云知意受蔺家老爷子之邀,单独来到蔺家。

    云知意和老爷子谈“州府允许蔺家加持盐引,换蔺家出头响应均田革新”这件事,前前后后加起来,已将近耗完整个夏季。

    期间老爷子反复试探,云知意不厌其烦,一次次在田岳的陪同下耐心登门,姿态可谓诚意十足。

    这次老爷子特地叮嘱云知意不带田岳,而他自己也喝退左右,只单独和云知意在书房密谈。

    老爷子没有再耍花腔,开门见山地抛出了自家的底牌:“加持盐引至每年四百份,连续三年。你若同意,咱们就成交。”

    蔺家目前每年能持盐引两百份上下,这一开口就要求翻倍,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

    但云知意却并没有露出惊慌之色。毕竟这件事她上辈子和老爷子谈过,所谓一回生二回熟,如今的她非常清楚,老爷子不过是在漫天要价,她只需“坐地还钱”就可以了。

    “老爷子,原州盐业每年总共就一千份的盘子,这事您比我清楚。有能力吃这口饭的历来就你们几家,各家能持的份额大致固定,已经算是大家心照不宣的默契。前年为争着多持五十份盐引,陶岭张家和雍丘韦家就差点闹得出了人命。您现在开口就要每年多持两百份,莫不是做好和大半个圈子开战的准备了?”

    老爷子镇定自若:“这就不劳云大人操心了。”

    云知意不急也不恼,眉眼弯弯:“其实对州府以及我个人而言,只要百姓有盐吃,商家违律涨盐价,给谁家做这买卖都一样。我每年压制其余几家些份额,匀出总数两百份给您,这不难。可每给您家多一份,就必定有一家要少一份,您同时抢几家碗里的饭吃,不怕烫嘴吗?”

    老爷子捋须笑答:“富贵险中求嘛。”

    “得了吧,当我不知您打什么主意呢?”云知意半垂眼帘,笑意不改地掀了他的心中盘算,“您提出三年为期,无非就是想着,哪怕得罪了几家同行,至少接下来的三年里有您坐镇,谁也不会轻易与蔺家轻易撕破脸,我才是各家找晦气的那个靶子。”

    若云知意也是个老狐狸,就算猜出对方这心思,也不会轻易点破。可惜她不是。

    “当然,我知道您对我没有恶意,只是深信我不会有太大的麻烦才算计我这遭。毕竟我姓云,又坐着州丞府第二把交椅,就算整个原州盐业都对我心怀不满,无非也就是在我今后的大小政令上做点小动作。而我有的是可以拿捏制衡他们的地方,只需忍到三年后与您约期一满,再将盐引这块的利益重新各归各位,我与他们自然恩怨两清。”

    她这么单刀直入掀了老爷子的盅,闹得老爷子捋须的手一滞,已转僵硬的笑容透出淡淡尴尬。

    云知意当然看出他尴尬,但她并不打算到此为止。今日务必将事情谈妥,不能再拖了。“老爷子,我年稚历浅,有些话呢是道听途说。若若有什么地方说得不对,您能包涵就包涵,包涵不住就憋着吧。”

    老爷子被她噎得一哽,讪讪点头:“云大人请讲。”

    云知意笑笑:“您的算盘倒也不算完全打错,就是短视了些。您老人面广,在原州的声望也够高,只要有您坐镇一天,同行们哪怕明知利益受损是因您家而起,都不至于轻易与蔺家彻底撕破脸,接下来的三年里确实会先冲着我来。但是,容我说句冒犯却实在的话,您年纪不小了。”

    蔺老爷子连最后那丝尴尬的假笑也维持不住,脸色不大好看了。

    偏生云知意是个不怕人脸色的,半点没被他唬住:“外头都在讲,您儿子被您提溜着做了几十年傀儡家主,一旦哪天您提溜不动了,他恐怕出门都不知该先迈哪条腿。”

    说真的,要不是之前她那么久的耐心周旋,蔺老爷子都要怀疑她不是想合作而是想结仇。

    不过,话糙理不糙,自家儿子是个什么资质,老爷子当然心中有数,要不也不至于这把年纪还在背后掌家。

    “您寿宴那天,我见过蔺琅轩、蔺琅华那两兄弟。一看让他俩迎宾待客的架势,就知那是您蔺家栽培的后继之才。原州是您蔺家的根,您总不能替他们捞了这一票就举族迁出原州吧?”云知意摸出颗薄荷蜜丸咬在嘴里,一径往下说。

    “您今日为着三年总共多六百份盐引的眼前利,不惜得罪几家同行。有您在,他们是不敢直接和您闹。可您不在了呢?那俩小儿郎如今才刚成年,没个十年八载的摔打历练,哪能扛得起真正的大风浪?即便我说您还能撑蔺家大梁十年八载,您自己敢信吗?”

    就算接下来的三年里,盐业同行的怒气都冲着云知意,但那不意味着他们不记与蔺家这一笔仇怨。

    各家在别的事上得到云知意的掣肘或补偿,三年后又重新拿回原有盐引份额,那时就再不会觉得云知意有多可恨,反而是对蔺家憋着一口恶气没出。

    等到蔺老爷子真正管不动事的那一天,就该“爷债孙偿”了。

    老爷子对平庸的儿子没报多大指望,对两个自小颖慧的孙儿却寄予了厚望。

    云知意这么一说,当真戳中老爷子心中最大隐忧,于是口气松缓许多:“那云大人说说,州府能给我蔺家的底线是多少?”

    “您要的是每年四百份,连续三年,总共加起来就一千二百份。而州府能给您的,是每年总共二百五十份,连续五年。这每年五十份,是某家主动让出来的,您完全不必担心得罪人。”云知意抬起头,调皮地眨了眨眼。

    “我念书时算学就最差,总被一个讨厌鬼嘲笑‘算学学不好,要饭要到老’。我也说不好到底哪种方案对您家更有利,劳烦您自己算算吧。”

    三年一千二百份,和五年一千二百五十份,后者还不得罪人,不必担心给孙辈留隐患,是个人都知该选哪边。

    老爷子愣怔半晌后,没好气地瞪她,接着又如释重负地笑了。“为何不一开始就说?遛我老人家好玩呢?”

    这显然是达成合作的意思了。

    云知意心满意足地笑开:“因为人……人心很奇怪。我只是在学着怎么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上辈子,蔺老爷子开出“每年四百份,连续三年”的条件后,云知意立刻抛出“每年二百五十份,连续五年”的回应,老爷子却怀疑她有诈,后来一直很防备她,她到死都没想明白是为什么。

    早前她随沈竞维在外奔走时,曾隐晦地请教过沈竞维。沈竞维当时一听就笑了,直说“人性本贱”。

    今日与蔺老爷子这么一番机锋来回,让她更加深刻地领会到了那四字的真谛。

    许多人在谈判角力时,若心中预设了一条看似不容易达成共识的线,却突然很顺利地谈妥,所得承诺甚至比自己的预想更丰厚点,那第一反应必定不是雀跃,更不是感激,而是怀疑。

    反而是不停给对方施压,让对方以为自己提出的条件将要被打折扣丢回来时,突然告诉对方,“我不但能满足你的要求,还能多给点”,那就一锤定音,手到擒来。

    *****

    与蔺老爷子谈妥后,老爷子也松弛下来,顺嘴问了一句:“云大人为我我蔺家斡旋多出来的每年五十份盐引,是谁家让出来的?我承了人情,总该适当对人家表示感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