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恰逢恩人报春晖
第九章:恰逢恩人报春晖 (第2/3页)
搭了个葡萄架,与房子连在一起。院子的一个角落,一头驴垂着脑瓜子正在啃食着地上的麦草。它的身旁,停着的是一架与它形影不离的驴车。驴车看上去有些年代了,木头轱辘都进行了加固。
房顶上还有一个铁丝网笼子,里面养着几十只鸽子。在笼子的边上竖了两根木头,木头顶尖上又横着钉了根木枝,供鸽子歇脚。土墙边上,靠着一付快要散架的简易木梯,便于人上下喂鸽子。
尽管房子破烂了些,但家里收拾的还干净。闵浩然只顾打看英尔古丽的家庭环境,没有过多的注意她的父母。
英尔古丽的母亲从房子里抱了一床褥子铺在门口的土炕上,再在土炕中间铺了一个布单子,摆上水果。褥子相当于凳子,布单相当于桌子。
英尔古丽的父亲麦麦提江右手提个阿不都瓦(洗手水壶),左手端个接水盘,手臂上搭条毛巾,从房子里弯腰走了出来。
在维吾尔族的礼仪里,迎客进门第一件事便是主人笑容可掬、表情谦恭的用阿不都瓦请客人净三次手。客人净手时不能甩水,要将手上的水撸到接水盘里,甩水会甩掉福气、运气、财气。不是至亲,净手时男的服务男的,女的服务女的。
净手用的阿不都瓦全靠手工用铁锤、木槌敲炼而成。全过程没有图纸、没有模具,全靠匠师的智慧和巧夺天工。壶脖细肚大如花瓶,曲线圆弧,造型美观,嘴细而弯长,注水爽利,握把在上,便利倾斜。
手壶采用刻花的金属(多为红铜)加工工艺,壶身凿刻花纹,花纹多取材巴达姆、阿娜尔古丽(石榴花)、托特库拉克古丽(四瓣花),用几何纹饰陪衬,表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堪称艺术精品。
接水盘上似扁平的脸盘,下有蜘蛛肚子似的圆兜,做工与水壶一样考究。
这样的套件结实耐用,不生水锈,可以用上几代人,现在的农村还可多见上百年的洗手壶和接水盆。由于做工精美、造型独特,在家也常作工艺摆件。
闵浩然伸手过去净了三次,将手上的水撸进托盘里,然后抽下毛巾将手擦干,说了声“热和买提”,便将屁股挪到土炕上。
“塔尕(叔叔),是你?真的是你,那年是你救的我?“闵浩然诧异的看着麦麦提江,仔细打量起来。
“你是?”事过多年,麦麦提江一时想不起来,提着阿不都瓦纳闷道。
“那年洪水把我冲到很远的地方,我死死抓住柳树枝,是你和你的爱人把我从洪水里捞上来的,是你救了我。”闵浩然边说边起身急切地把手伸向麦麦提江。麦麦提江放下手中的物品双手握住闵浩然的手。
“没错,就是你们,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样貌,就是你们救的我。”闵浩然激动的手颤抖着。
闵浩然转过头又打量站在旁边的英尔古丽母亲。这两张慈祥的面孔是他一生忘不掉的容颜。
那年闵浩然被麦麦提江救上岸后,晕晕乎乎看到两张慈祥的面孔在不停地呼喊,这两张面孔他至死不忘。随后他意识模糊的被乡亲们七手八脚的抬上救护车送到医院。
闵浩然曾多次打听救他的人,都说是波子拉甫乡一个叫麦麦提江的人救了他,但没有人说得清麦麦提江的具体住址。
闵浩然曾在波子拉甫乡打听过叫麦麦提江的人,可叫麦麦提江的人在波子拉甫乡有几百个。没曾想到会这么巧,救他的人居然是英尔古丽的父母。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你是那个被洪水冲来的小巴郎扎?”麦麦提江伸出手来惊喜的抚摸着闵浩然的脸颊。
“对,没错,就是,就是他。扈同(老婆),这是我们那年从洪水里捞起来的那个汉族小巴郎子。”麦麦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