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雪日血红 第二十四章.耷拉耳朵的野兔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二卷:雪日血红 第二十四章.耷拉耳朵的野兔 (第1/3页)

    自循环热风吹过脸颊,弄得人昏昏欲睡,陆远躺在行军床上,一只手枕在脑后,虽有困意,却不想入眠。

    在他身下就压着那件便携辐射计量器。陆远在野兔灯光照射范围采集了好几簇雪的样本以供检测,有高有低,但都在30伦琴值附近徘徊。

    着实不能怪墨菲没有提醒他野外环境辐射值达到如此数值。很多宙盟公民,本就出生在舰船或者空间站里,承受的背景辐射远比经过大气层阻挡后的地表要高。特别在昔年大迁徙途中,人们便有意地对新生儿开展了辐射对抗培养,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宙盟公民都工作于矿产资源星球一线,在长年累月不断地接受辐射、清洗辐射过程中锻炼出相当强的辐射抗性,加上装备优势,几十伦琴值对于身穿标准步兵装备的陆远来说的确不足挂齿

    但这30伦琴值对于大多数哺乳生物来说已彻底是一道生死界线,若不太严谨地推算,1伦琴值(R)等于100毫西弗(msv)等于0.01西弗(sv),而人类一年所能承受的健康辐射值上限仅仅是1sv。吸收超过4000msv时有致命风险,如果是瞬间吸收4000msv则可能当场毙命。

    陆远挪了挪手臂,微有概叹地看了眼窗外仍在纷纷飘扬的雪,这样的辐射雪会让人不得不承受更多辐射,难怪整整一天的行程,无论是墨菲还是陆远都没有发现大型智慧生物,他们根本就无法在这种恶劣环境内活下来,假设存活,那得什么样的怪物?

    没拧紧的热水机在“嘀嗒嘀嗒”地漏出水珠,反正陆远也睡不着,索性跳下床拧紧,继续补充着地图细节。

    以墨菲查到的旧有资料而言,夕云号坠毁区域名称翻译过来唤做斯塔诺夫山脉,以陆远学习的通用语去读十分别扭,应当是迁徙后消亡掉的许多种古地球语之一。墨菲自然可以毫无压力地解读,陆远就免了,他携带的通用翻译耳机还没高级到扫描脑海所想。

    航天发射场附近区域陆远已基本绘制完毕,山脉东面也勾勒了个七七八八。陆远往南面补充线条,过了会儿,他便觉得是不是自己记忆模糊了?南面约500公里范围内,经常每隔70到80公里便有一些异常等高线,明明是平原却呈单个、密集的点状凸起,稍远点甚至有大规模的环状凸起。

    陆远一开始认为是山丘之类的堆积,细想一下哪有这种规律分布,仿佛是有特殊放置频率的普遍高度极其相似的丘陵?

    陆远反过头去检查斯塔诺夫山脉东面与另一道较高些的山脉所夹在中间的河流平原,同样有大量交错的异常等高线弯曲。

    陆远咬着笔头沉吟片刻。以如此高的环境辐射值论,当年的天坠战争后地球必然遭受到了某种毁灭性辐射武器打击,并且连锁造成全球气候更迭?

    冰河期?陆远挖空脑袋才想出个这么名词,得亏他小时候不怎么逃地理课。这个词好像能解释趋于寒冷的地球气候?

    陆远头痛地屈指敲了敲太阳穴,行星气候与地表形态是一门独立学科,陆远是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