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实验想法(上)

    第七十三章 实验想法(上) (第2/3页)

输到电极正极,电池正负极之间形成电势差。

    当电池外接有负载时,便形成了光电流。”

    “原理部分基本正确,继续吧。”陈婉清赞许道。

    “受体材料的研究进展较为缓慢。”许秋道:

    “最早用的是富勒烯C-60,到现在,被广为使用的受体材料仍然是富勒烯的衍生物PCBM。

    唯一的改进就是,原先的C-60不能溶于有机溶剂,所以需要蒸镀到器件上,而PCBM可以与给体材料共混,一同旋涂。

    当然,研究者们也开发了其他受体材料,比如苝二酰亚胺的衍生物等等,但效率一直做不高,难以突破10%。

    而近年来,给体材料取得了很大的突破,研究空间很大。

    学姐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才选择做给体材料的呢?”

    “没错,研究空间大,就意味着好发文章,”陈婉清倒是大方承认。

    “你继续说吧,别打岔了。”

    “聚合物给体材料,整体上可以分为三代。”许秋道:

    “最开始是聚对苯乙烯,PPV的衍生物,后来是经典的聚3-己基噻吩,P3HT,现在则是以PTB7-TH为代表的D-A共聚物。

    聚合物是由一个或多个结构单元重复连接的大分子,相对分子质量通常在1万以上。

    PPV、P3HT都是均聚物,顾名思义,就是只有一个结构单元的聚合物。

    而第三代兴起的D-A共聚物,就是由两个结构单元D单元和A单元聚合而成。

    因为D、A单元种类繁多,这使得第三代给体材的料数量也急剧膨胀起来。”

    “是啊,”陈婉清接过话茬:

    “其中大部分给体材料的光电性能都不怎么样,所以就只能发在二三四区期刊灌灌水。

    像是PTB7-TH等性能优异的材料,还能发在《自然》的大子刊,比如《自然·光学》上。

    但目前最高12%左右的效率还是不够看,想要登顶《自然》主刊基本上不可能。

    我觉得主要原因在于这些都是基于PCBM受体的体系。

    而这个体系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PCBM它几乎不吸收可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