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巴蜀之乱

    第十八章:巴蜀之乱 (第3/3页)

松了一口气,心想总算是得救了,浑身紧张也在这个时候释然,像泄了气的气球般,松软的大躺在床上。若不是呼吸时胸前的起伏,就真的与死没什么两样了。

    李寒烟撇头扫了我一眼,随后从床上翻了下来,他的眼神也有些迷茫,但很快又摇了摇头,起身走出房间。

    我半睁开一只眼睛,向门口那里瞄了一眼,在确定李寒烟确实已经离开之后,急忙起身整理好身上的衣服,趁四下无人,溜之大吉。

    当然,不是逃出太子府,太子府守卫森严,再加上李寒烟已经对我起了疑心,绝对会对我严加设防。

    回到寝宫,简单的泡了个热水澡便倒头大睡了起来。

    画面来到李寒烟这边。

    当李寒烟来到议事殿的时候,已经有好几位朝中大臣在那里等候了,均为朝中正二品以上的官员。

    兵部尚书将加急的奏折呈到皇上的手里,他简单的看了几眼之后才转交给李寒烟,道:“你看看吧。”

    李寒烟双手接过,这份奏折正是他三舅——长孙无忌的亲笔。

    说到底就是一介武夫,言辞间并没有像文官那般,专注于词汇修饰,文绉绉的,而是言简意骇,直奔主题,把边关的战况说了个大概,无非就是后方粮草供应不及,导致巴蜀一代连失三城,军心动荡等等。

    长孙家族是朝中的一大势力,长孙无忌,一品大将军,与前任皇后长孙忆阳同宗同脉,也就是李寒烟的三舅,一直以来都是李寒烟的强大后盾。

    也正是因为有了长孙家族的扶持,他这个太子之位才能安稳的坐到现在。

    李寒烟将那封奏折看完,双手奉上,将是放回到皇上身前的案板上,而皇帝却是沉声道了一句:“让他们也看看吧。”

    于是,大将军长孙无忌的亲笔便在几位资历不浅的大臣手中几经周转,一一过目。

    待所有大臣都看了一遍之后,皇上搁置手上的茶盏,目光将他们扫视了一番,轻问道:“你们也看到了,巴蜀一带战事吃紧,粮草已经用尽,此时应当如何应付,你们都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户部尚书出列,道:“禀皇上,去年秋季各地先后遭遇蝗灾与洪灾,收成很不理想,如今国库所收纳的粮草也已经所剩无几,若在这个节骨眼里加大赋税,征收军粮,恐怕会引起民变。”

    皇上点了点头,又看向李寒烟道:“你也说说自己的看法。”

    李寒烟掩去眸中精光,微躬着身子,道:“儿臣认为,应该即刻从各地调集粮草,运往前线,另外再派一位皇子代表父皇前去督军,如稳住军心。”

    此言一出,有人赞同,有人反对,反对者无非就是秉着一幅慈悲仁义之心,先后经历蝗灾与洪灾,民间百姓早已是苦不堪言,都快吃不上饭了,哪还能提供什么粮草?

    众人一番辩论,李寒烟也没有说话,背负着双手,恭立在那里,皇上深看了他一眼:“加大赋税,征收粮草对民间百姓来说等同于压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子没想过此举的后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