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庞大的计划!

    第六章:庞大的计划! (第2/3页)

水,长约200里,此工程在那一项工程的基础上将会多灌溉农田4500多顷,二者合力,可灌溉两万顷的良田!”

    别看两万这个数字不多。

    古代的顷和现在的差距很大。

    古代1顷为50市亩,大约为现在的3.33公顷多,33333平方米。

    按照一家百亩之田来看,这工程将直接造福近四万户,二十万余人。

    而这个水利工程,后世称之为漕渠。

    “随之并行,吾建议。开凿新的渠道,引黄入淮,引淮入大江,在淮河下游,围出一个大湖,蓄淮河之水。于大湖之下再引河流,灌入大江,泄淮河之水!”

    (注:秦汉,长江又名大江。)

    这一个大湖,在后世被人们称为洪泽湖。

    中国第四大淡水湖。

    它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本来就存在一些小型湖泊,这是它的成型基础。

    其次,多亏黄河夺道入淮,加大了淮河的水流量。

    因此,现在是洪泽湖出世的时候了。

    “其次,于大江下游,纳山阴、会稽两县周围源之水为湖,用时约一年。完成之后,将会免会稽之民功劳之苦,甚至将得到两万顷可耕之田!安定四万户百姓。”

    这个湖,在浙江,后世称之为鉴湖,门票一百一十五一个人呢。

    “最后,在黄河水流减缓的情况下,将之引入新的河道,进行分洪!自濮阳出发,使河道流经河流故道与泰山北麓的低地中。此地距海较近,地形低下,行水较浚利。”

    白明哲起身,用木炭在地图上圈起来一片区域。

    “开凿河道,穿过东郡、济阴郡北部,经济北平原,最后由千乘入海。”

    讲完之后,白明哲将手中的木炭随手一丢,闭着眼睛,一下子坐在了板凳上,倚着墙壁,喘着粗气道:“再补充一点!想要黄河减少泛滥决口的次数,在上游地区,一定要保持水土,也就是植树种草。让有司立刻查处恶意破坏上游森林之人。树可伐,但是要和孟子所言相同。”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保持水土,黄河无患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