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侍中、汉武,争论

    第七章:侍中、汉武,争论 (第2/3页)

    一旁侍奉刘彻的太监——春陀急忙向前一步,用他鸭子般尖锐的嗓音,高声道:“陛下有旨,宣,侍中——卫青上殿!”

    “陛下有旨,宣,侍中——卫青上殿!”

    侍中虽然为皇帝近臣,但是根据大礼仪规定,朝会的时候应该在殿外恭候。因此,刘彻想要见卫青需要传唤。

    不一会儿,一个穿着官服,手中捧着一块洁白的玉质朝笏的青年恭恭敬敬地走了进来。

    如果白明哲在此,一定会发现,卫青正是和他交谈的那个神秘侍中。

    卫青,字仲卿。

    按照隶书的写法,仲字和简体字相同。

    民者,人也!

    为了隐藏身份,他把自己的字拆分,组成了一个新的名字。

    这也不怪白明哲没有反应过来,卫青这两个字,在后世早就已经深入人心,他字的影响力远远比不上他名字。

    卫青走到大殿三分之二的位置后,跪了下来,“臣,卫青,拜见陛下。”

    “卫青,平身吧!”刘彻笑着说道。

    “谢陛下!”卫青利索地站了起来,然后又立刻拱手作揖,道:“陛下,一个半时辰之前,臣曾经说的事情,陛下考虑的如何?”

    刘彻开心地挥挥手,对自己这个小舅子莫名的喜爱,语气柔和地说道:“哈哈哈,卿别急,朕这不是把文武百官召来详谈嘛。爱卿为了这两策,觉都不睡,直接到未央宫汇报,朕自然要重视。”

    神色突然变得严肃,刘彻坐直身子,沉声道:“卿的意思朕已经了解,现在需要让满朝文武也具体地了解一下。既然是汝之门客,那就由汝详细说明吧。”

    “诺!”卫青拱手接旨,随后环视左右两侧,高声道:“诸公,下官昨日在大农令府邸之前救下一个挨打的少年。其自称有治河之策、平匈之策,欲借助大农令之手,传达到陛下耳中。”

    在文官队伍中的郑当时眉头一皱,原本松弛的精神一下子紧绷了,“卫侍中,为何本官不曾听说这件事。”

    “下官建议大农令回去之后,好好地调查调查君之门房——张定。”卫青捧着朝笏,邪魅一笑,“幸好天意在汉,本官侥幸救下此人,得定国安邦之计。否则,天下黎民百姓还要受匈奴与黄河之难数十年!”

    在大庭广众之中被人嘲讽识人不明,郑当时脸色瞬间变得黑漆漆的,比外面的夜还要黑,他拱手道:“本官知道了,多谢侍中提醒。”

    中尉卿韩安国开口打破了这种尴尬,“好了,卫侍中,请君仔细说明那定国安邦之计吧!”

    “诺!”卫青拱手,微微一笑,随后请求道,“陛下,臣需要地图,以及记录此事的文官。”

    刘彻大手一挥,道:“准!”

    “谢陛下!”

    短短两分钟,白明哲亲自缔造的地图便被送了上来。和地图一起的,则是那一张写满了策论的桌子,和那个书记员。

    见“装备”到了,卫青不再拘束,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开始和文武百官讲述白明哲的计策。

    这计策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先治理黄河,再培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