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急诏

    第二十一章:急诏 (第2/3页)

褚兄还是打消念头吧。”

    “君不说怎么知道……”

    “若是能解决,吾早就直接拜访董师了,七妹岂能自己找不自在,闷闷不乐?”

    “君可否详细说说,让大听一听,若是君瞧不起儒家……”还没等褚大说完,白明哲便打断了他的话。

    “人总有迫不得已的时候。君为儒家之人,今日,吾便告诫君一句话,望君牢记!”

    “儒家也好、墨家也罢,诸子百家中读书之人都应当牢记:读书者,文明传承之本也!华夏与蛮夷之区别,文化也!吾推托,并不是瞧不起儒家,而是为了心中之抱负!”

    “吾认为,读书者,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白明哲的话,如同洪钟大吕,直击褚大本心深处最薄弱的地方。

    听到后世张载提出的话之后,他仿佛一下子顿悟了,突然不再强行邀请白明哲,而是闭上眼睛静静思考。

    良久,褚大睁开了眼睛。

    他嘴巴微微一动,“吾貌似明白君之苦衷了。既然如此,吾便不再强求。不过君在考虑加入诸子百家的时候,请君一定要考虑儒家。只要君加入,吾以性命担保,君为儒家下任领袖。”

    “褚兄放心,一定会的。”

    房间中又重归安静,忽然,嘈杂的马蹄声从门外传来,“嘎达!嘎达!嘎达!嘎达!”

    声音如同一把把尖锐锋利的匕首,划开了绣衣御史府邸的大门。

    下一秒,庭院中传来了卫青焦急的呼唤声,“明哲,明哲可在?”

    “明哲,赶紧出来!”

    白明哲对褚大施了一礼,急忙跑出门迎接卫青。

    “老大,吾在这!”

    在周建德之事后,白明哲就开始叫卫青老大了。因为他感觉这样叫显得更加亲切。

    “幸好汝在家!”卫青看到来人之后,松了一口气,手中拿着一份帛书,急匆匆地跑了过来。

    白明哲看着门外的马,疑惑不解地说道:“老大,今日突然拜访,所为何事?”

    卫青没有废话,而是直接打开帛书。

    “哗!”

    “白明哲接旨!”

    白明哲一愣,急忙俯首在地,惶恐地说道:“臣接旨!”

    “制诏:元光五年春正月,雁门黄河决口。朕发卒上万前往治险,然如今半载已过,决口仍不见堵塞!昨日,雁门守将八百里加急到达长安,汇报雁门之险情。”

    “原负责督办治河之官以武力镇压戍卒、灾民,导致险情愈发严重,百姓受难人数逐渐增多,大量灾民正往长安赶来。为帝者,无法解决百姓流离失所之况,朕深感愧疚,然,治河之事不可停歇,治河之人必须早日选择。”

    “卿乃朕钦定绣衣御史,理应分担朕之忧愁!朕命汝火速前往雁门,协助大农令疏陈北水道,救灾民于水火,展皇恩之浩荡,不得有误!”

    白明哲长吸一口气,大声喊道:“微臣领命!”

    起身,接过帛书,他看着卫青,“老大,吾何时出发?”

    “越快越好!吾去大农令府邸传达旨意之后,他立刻出发了。”卫青目光炯炯,颇为有神,“这是汝第一次出长安,可以准备一天。记住,明天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