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胶东郡高密县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六十章:胶东郡高密县 (第1/3页)

    元光五年十月初三,一队穿着厚重衣服的大汉,护送着一辆“嘎吱,嘎吱”响的马车,背对着寒冷的北风,渡过了淮河。

    此淮河并非彼淮河,它并不是秦岭附近那一条,而是胶东郡中的一条小河。

    《水经》云:“潍水出琅邪箕县潍山”,水以山名。

    清乾隆《莱州府志》载:“淮河即潍水”。《汉书》“潍”字作“淮”,上游百姓喜欢叫淮水,而下游百姓喜欢叫潍河,因此,这条河又有上淮下潍之称。

    因为胶东山脉多分布于南部,因此,它并不是东西走向,而是南北走向。

    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它并不长,不到二百五十公里,但是,这二百多公里,却孕育了大量的名人:虞舜,孔子女婿、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之一的公冶长,齐国中兴之臣晏婴、显达西、东两汉的伏氏家族,经学家郑玄,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甚至是清代宰相刘罗锅。

    也许是在颠簸的车厢中坐得太久了,白明哲主动掀开门帘,对外问道:“冯驹,还有多久能够到达即墨城?”

    “白公,即墨在胶水之东,若是想要到达胶东郡郡治即墨城,必须横渡胶水。”冯驹一边骑马,一边从怀中掏出地图,沉吟一声,道:“依属下之见,想要到达即墨城,最少还要一天半的时间!”

    白明哲眉头一挑,对这个时间感到有些无奈,“一天半,有点久……那前方是何处?”

    “白公,前方高密县,距离此处不足二十里。”

    白明哲回忆着典籍的记载,发现除了其在北宋时期,是赋税在三万贯以上的纳税大户之外,其他时期,税收规模并不大,于是,他问道:“高密县规模如何,人口多少?”

    “属下在出发之前特意去大农令下属籍田令处打听了,高密县户数不足一万,其长官在县长,并非县令。”

    白明哲呢喃一声,“户数不足一万,看来士兵不能从高密征调了,必须从其他地方入手。不过,这里扼住了胶东郡东西的通道,且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很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