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937年,成都

    第1章 1937年,成都 (第2/3页)

不仅不顾十三岁的幼女更是一口提出了高达3W法币的和离费,这一下就把整个杨家彻底的压垮了。

    到最后杨家唯一剩下的就只有一处三进的四合院,杨老爷子也不气遣散了剩下的长年仆役之后只留了三个房间用于居住,剩下的全部通通租了出去用以日常开销,然后就安心的等儿子回国。

    在杨老爷子看来,自己的儿子留洋学了一身的本事回来到时候还会怕一个区区富商?

    只是老爷子做梦都想不到他寄托希望的儿子在英国不仅没有学到重振家业的本事,就连人都换成了另一个灵魂。

    好在海归这个词不管是前世还是后世都非常管用,无论是政府公务员还是民间百姓,面对海归人士的时候不论对方是真的有文化还是假的有文化天生就有一种自卑感。

    恩,很牛逼的样子。

    就这样,杨铭甚至连笔试和体能都没有测试的情况下他就直接来到了最后一关——面试。

    深深的吸了口气,然后把烟蒂丢在地上踩灭,杨铭便走到了面试室外等候传唤。

    这个时代的政府已经腐败到了根子里,想要进警士训练所首先需要一定的学识,然后就需要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还要有钱。

    只要面试官收了钱,点头了,才算是正是录取,成为警示穿上那身代表着合法抢劫的虎皮。

    现在杨铭身上就揣着整整1000块法币,这是杨家最后的家底,同时也是杨老爷子藏着捂着留给儿子最后的启动资金。

    在这个年代,当公务员无疑是每一个年轻人最好的选择。

    当然出路也并非只有当公务员这一条,也可以从商或者当兵,如果再不行也可以拜码头混袍哥再袍哥会的安排下做事,如果连袍哥会都不收的人那就真算的上烂泥扶不上墙了。

    值得一提的所谓袍哥会始于清朝乾隆时期,自光绪三十年保路运动(保路运动相关资料各位可以百度)逐渐壮大,经过辛亥革命后在四川地区几乎发展到了十个成年男子就有八个袍哥之说。

    据王右瑜在《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前后见闻》上记载,尹昌衡高居大汉四川军政府都督后,公开提倡袍哥会。

    他在都督府大门上,挂出一个'大汉公'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