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开篇 (第3/3页)

年,胡、田两家经宁阳地方绅耆的撮合,集银数百两,共同为曾文正公建了一个“相国立马碑”,后人们便把它叫作分界碑。以这个分界碑为起点,一条田埂修起来了,田埂便叫分界埂。后来,分界埂两边的居民越来越多,分界埂渐渐被踏平了,于是分界埂又顺理成章变成了分界街。进入民国以后,分界街竟成了田家铺的主要街道,由于双方的戒备与防范,大家都不愿接近街面,这条分界街便一直保持着宽阔的路面。

    7

    尽管口称皇恩浩荡,相国英明,可胡家族人的心里有数,在这场官司中,他们是吃了亏的。因为他们反叛过大清朝廷,大清朝廷便偏着田家;曾文正公杀了胡家三条汉子,却没杀田家的一个鸟人,这是极不公道的。

    他们第一次想到了要读书、要做官,要让胡家的后人们登科入第,在朝廷、在抚宪衙门、在县大衙做官;只有做了官,才能从根本上制服田家,才能洗清他们参加捻乱的耻辱。

    这年,胡德龙十七岁。

    这年,胡家的私塾开办了。胡德龙和七八个十岁上下的孩子们在一起摇头晃脑地念起“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曾国藩曾文正公的到来,使这个犷悍的胡氏家族由尚武而转向了崇文。

    同治十年(1871年),胡德龙终于进学为徐州府增广生。

    光绪十四年(1888年),胡德龙由胡氏家族捐纳而得贡生之名分。

    是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派属下之候补知县纪某在宁阳东面的青泉县设局办矿。宁阳境内也出现了开小窑的热潮。

    胡家和田家纷纷挖起了小窑。

    在这期间,曾国藩曾文正公亡故,胡、田两家因争地界又大打过两回,胡家惟一的贡爷胡德龙大显身手,先是施之以拳棒,继而走府上县,竟将一场官司打赢了,一举而成为胡氏家族的领袖人物。而田家则推出田德义之长子田东阳为新族长,与之抗衡。

    家族战争继续经年不断地、以零星的、小规模的形式进行着……

    8

    最终改变这一现状的,是近代大工业的出现。

    民国元年,天津人李士诚来到田家铺,广收小窑,置买矿地;铺铁道、立大井,筹办大华煤矿股份有限公司。

    胡氏家族和田氏家族深感震惊,他们恍惚都觉着这个世界要发生点什么事了。早年,他们也开过窑,可不是这么个开法;这个李士诚,这个大华公司和他们不是一回事。于是,他们第一次站在了同一个角度,同一个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

    在田氏家族看来,胡氏家族是外来户、是客民;而在胡氏家族看来,大华公司则是外来户了。田家铺人的遗风也渗进了他们的血液中,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外来户身分,极一致地和田家族人一起反对起大华公司来。

    然而,不管田氏家族和胡氏家族怎么反对,大华公司的大井还是立了起来。民国三年春上,大华公司正式开工生产,运煤小火车顺黄河故道大堤驶进了宁阳县城,旋即苏鲁豫皖四省饥民纷纷涌至,下窑开采,一时间将小小的田家铺挤得满满登登。

    其时,新任的宁阳知事张赫然率先做了大华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的地方顾问。

    胡贡爷、田二老爷这才有些惶惶然,这才意识到大事不妙,自知靠自己的力量决不可能与大华公司抗衡,遂在李士诚发出聘书之后,也先后做了大华公司的地方顾问。田二老爷的远房兄弟田东勤干脆到公司自包一个大柜,召请田家的后生下窑;胡贡爷也不甘示弱,暗地疏通,让族中亲信在公司包工揽活……

    嗣后,胡、田两个家族的械杀和争端渐渐平息了,他们的目光不再是仅仅盯着对方;而在盯住对方的同时,也盯住了大华公司,盯住了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

    这个世界不再属***,不再属于爱新觉罗氏,据说这个世界是民众的了……

    9

    大华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给田家铺带来了空前繁荣。短短几年中,这个北傍黄河故道,南对京杭大运河的小小村落变成了一个仅次于宁阳县城的重要集镇。

    分界街自然而然地成了田家铺镇最热闹的一条街,街北是以田氏家族为主体的田家区,街南是以胡氏家族为主体的胡家区,街东分界碑旁边是大华煤矿公司所在地,街西的乱坟岗一直到黄河故道大堤下,全成了外来窑工的地盘。

    民国六年,田家铺设了镇议事会、镇董事会,胡家胡贡爷做了镇议事会副议长,田家的田二老爷做了镇董事会会长。同年,这里设了税卡、办了钱庄,加上开矿带来的两座窑子,三家**洋货的店铺,一个以煤炭为中心的带有现代文明气息的小城镇初具规模了。

    然而,田家铺人做梦也没想到,这个给田家铺带来空前繁荣的大华公司,居然能从根本上毁灭田家铺!

    10

    就这样,在一部分田家铺人惶惑不安的时候,在另一部分田家铺人做着发财迷梦的时候,中国近代工业历史的时针指到了民国九年五月二十一日午夜十一时三十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