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大树的内心世界

    第九十九章 大树的内心世界 (第3/3页)

到的庄子。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中国哲学,尤其是对辩证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文学方面,他开创了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文风诡奇变幻,吸引并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爱好者,李白、苏轼等都是受庄子影响而产生的诗坛巨匠、文学大师。《庄子·秋水》里有两段关于大海的描述都很精彩。第一处是河伯见海若的故事,庄子为了说明大海之大,先说人们熟知的黄河发大水的情形,由于百川灌河,水流巨大,以至于“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黄河神灵河伯便欣然自喜,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焉。但黄河之水与大海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当他顺流而下,来到北海看到大海无边无涯时,连一向自负的河伯居然也吓得变了脸色,在海神若的面前,终于露出羞赧之色,低下他那高贵的头,还说什么“我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这是用黄河大水做铺垫渲染,衬托海水之大。海水究竟有多大呢?庄子把大海写成了一个智慧的化身,他(海若)知识渊博而不盛气凌人,无所不知而谦虚谨慎。他批评井蛙、夏虫、曲士,由于时空、教养等方面的局限,无法同他们讨论“大道”,只有虚心向学、追求真理、走出自己小天地的局限的人,才配跟他谈论天下“至道”。就像自知浅陋的河伯一样,走出自己的涯涘,看到了大海,认识到自己知识的浅陋的人,才可以与其谈论“大理”。对于大海自身的描写,则是寥寥数笔,就让人心旌神摇,感叹不已。他说,“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大海深处有没有像人体排泄粪便一样的尾闾,我们暂且不讨论。仅就“万川归之而不盈、尾闾泄之而不虚”来看,大海就大得异乎寻常,远远地超出人们的想象了。它没有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即使发大水了或者干旱了,它也浑然不觉。决不像平原的江河那样,只要一两天暴雨,就可能洪水泛滥、江河横流。庄子写大海,只是强调海的大,用来说明大与小的辨证关系。至于汹涌的波涛潮涌、海中动植物和海底宝藏,则一字未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