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求仙问道

    第十二章 求仙问道 (第2/3页)

走了,不然猴王的长生不老梦就完了。

    他在南膳部洲游荡寻找了八九年之后,找遍了这里的修真者,都没人愿意收他为徒,他对这里已经心灰意冷了,但他还没绝望,他不能绝望,不然自己就会死了,就吃不了那些山珍海味,渴不了那些果酒果汁了,欣赏不到那些灵山大川了,所以他又登筏扬帆出海了,他想海外必定会有好心的神仙。

    他又在海上漂泊许久后,来到了西牛贺洲。他又在西牛贺洲寻访了许久之后,他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一座灵山福地。山下树木茂密,古木参天,时有百兽出没;山势巍峨雄峻,壁上猛禽啼叫;四处治病百草可见,四时清风可醉人。这里森林茂密,猛兽众多,可能为天然的屏障,不让那些凡夫俗子打扰,若不是有心虔诚与有机缘也过不了这一关。

    猴王正在仔细观察这四周地形地势,忽然听到森林深处传来歌唱之声,他急窜入林中,只见一樵夫一边砍柴,一边唱歌:“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猴王听后,感觉这樵夫唱得有点意思,便以为这樵夫便是修道之士。猴王跳出来对樵夫行礼道:“老神仙,弟子在这有礼了。”那樵夫慌忙丢了斧头,回身答礼道:“不敢当!不敢当!罪过!罪过……我这拙汉衣食不全,怎敢当‘神仙’二字?”猴王说道:“我才来至林边就听到你唱‘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黄庭》乃是道德真言,你不是神仙,那谁是?”樵夫笑道:“实不相瞒,这词名为《满庭芳》,乃是一神仙教我的。那神仙与我住处相邻不远。他见我家事劳苦,日常烦恼,教我遇着烦恼时即把这词念念,一则散心,二则解困。我才有些不足处思虑,故此念念。不料想被你听到了。”猴王说道:“你家既与神仙相邻,何不跟从他去修行?学得个不老仙方,岂不是更好?”樵夫道:“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养育至八九岁才知人事,不幸父亲突然去世,丢下母亲。再且我又没有兄弟姐妹,母亲只有我一个儿子,无可奈何,我只能早晚侍奉她老人家。如今母亲的岁数又更大了,越来越不敢离她而去了。现在这时运使得田园荒芜,让我等衣食不足,我也只好上山来砍几担柴薪,好挑上街去换几文钱,买几升米,回家蒸煮,安排些茶饭伺候老母亲,所以我不能去跟那神仙修行。”猴王听后,抓耳挠腮地说道:“按你这么说来,你乃是一位行孝的好君子,日好必有好报。但希望你给我那神仙的住处,让我好去拜访拜访他,可好?”樵夫说道:“不远不远。这山名为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住着一位老神仙,大伙称他为菩提祖师。那祖师教出来的徒弟不计其数,如今还有三四十人在他那里修行。你顺着那条小路一直向南走七八里远,便是他那洞府。”猴王用手扯住那樵夫说:“老兄,你要不和我一起过去?若果还得了什么好处,我决不会忘了你的指引之恩。”樵夫说道:“你这人好不知通变、事理。刚才我对你说了那么多,你还不明白?假若我和你同去,岂不误了我的生意?那我的老母亲由谁去奉养?我要砍柴了,你自己去,快去……”猴王听后,只能向这樵夫谢别,独自一人沿路而行。那樵夫见猴王走远后,化为一缕清烟,消失在原地……

    猴王顺着樵夫指的路,过了一个山坡,大概走了七八里远时,果然看到有一座洞府。只见那里茂林修竹,花香草翠,飞禽欢歌,百兽起舞……

    猴王来到那洞府前时,只见那洞府紧闭,静情情的,杳无人迹。猴王忽然回头看见那崖头上立了一块三丈余高八尺余阔的石碑,上面有十个大字,乃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猴王看完之后,十分欢喜,自言自语道:“此里的人果然朴实,没有骗我,果然有这个洞府。”看了多时,猴王还是不敢上前去敲门,只敢在松枝梢头观望,摘松子充饥,独自一个在门前玩耍。

    但是不多时,那门“吱吖”一声开了,从门里出来一位仙童,只见他丰姿英伟,像貌清奇,与寻常的凡夫俗子大大的不同。那童子出来喊道:“什么人在此骚扰?”猴王连忙从树上跳下来,上前行礼,道:“这位仙童,在下在这有礼了。此处就我一个,但我可是个访道学仙的弟子,更是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