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拜师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30章 拜师 (第1/3页)

龙首乡,顾名思义,因龙首而得名。

    民间传说,唐朝年间有恶龙霍乱长安,被天师袁天罡所伤,逃往东方,来到黄土塬时,体力不支,化作一条十几里的长虫,头东尾西,伏于地上。一阵雷电过后,恶龙化作一条山岭,后称黑龙岭。

    建国后破除封建迷信,黑龙岭也被分成两个乡,分别是龙首乡,龙背乡。至于龙尾那块,因为地势险恶贫瘠,少有人烟,解放前是乱葬岗,现在是火葬场。

    由于龙首乡地理环境险要,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算是潼关口过来的第二道防线。当地人武风盛行,大人小孩,均有两把刷子,外乡人不敢与之争执。

    渭阳本地也有童谣唱道:打出来的婆娘揉出来的面,杨柳青的女子萧庄的汉,龙首的屠夫胡捣蛋。

    前面一句无疑体现了当地人对女性的一种特殊轻视心理,自古以来的媳妇没有不挨老公打的,这种风气一直保持到上个世纪末才略微好转,最起码八零后的小子们轻易不敢再打老婆,究其原因与当地计划生育造成的男女比例17:10有莫大关系。

    第二句则说的是杨柳青的女子,整个渭阳市的姑娘只有杨柳青的女子最适合做老婆,因为水土关系,杨柳青的女子无不长的青春靓丽,且性格大都温柔和气,最神奇的是杨柳青的女子不管嫁到什么地方都会给夫家带来福运。

    至于萧庄的汉,则是因为萧庄是渭阳市有名的书香门院,从清朝时起萧庄的人物就代表着渭阳整个地区的文化水平,至于萧庄出过的大官贵族,更是多不胜数。渭阳市所有的女子都以能嫁个萧庄男人为荣。

    最后,关于龙首的屠夫,是指龙首村人多出屠夫,有点恶趣味的讽刺性质。龙首村地理环境险恶,地里长不出庄稼,村民们多以走夫马贩为生,白天为民,夜间为匪,偷抢拐骗,就得了个恶名。

    龙首乡因龙首村而得名,全乡人的思想运动都随着龙首村人而动,包括吃饭的口味,穿衣的喜好,甚至说话的口头禅。不夸张地说,龙首村就是整个龙首乡的潮流前线,任何一件事物从龙首村传开来都会得到整个龙首乡人的支持。

    而现在龙首村的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在村最西头的那一家,有着“活菩萨”称号的古万三。关于古万三其人,耳熟能详的英雄事迹可就枚不胜举,几乎都成为当地人的一种信仰符号。

    现年七十多岁的古万三,早些年拜过萧忠武为师,学了一身本事,平常七八个人近不了身,后来其父死后,就接了父亲的班,给大队里做饲养员。据说把大队里的几头黑皮骡子喂的油光水滑,毛色鲜亮。在那个人都吃不饱的年代里,这就是一个本事。

    后来大队分了家,他就做起了屠夫营生,这也是他一家流传下来的本事,只是在他手里发扬光大。他能在两分钟的时间里,把一头活猪变成骨肉分离的两堆,而他最得意的本事,就是杀狗,当尖刀从狗心脏里抽出来时,狗都不会发出一声惨叫,含笑而终。

    许多人都拜古万三为师,就是想学他那手本事。可惜十几个弟子,没有一个弟子学成。

    或许有一个,用古老爷子自己的话说,其实有个后生能学成,可惜,他后来不干屠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